来源: 全国少工委
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被称为世界之巅,即使已经这么高了,它还在“长个儿”。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宣布了珠峰8848.86米的最新身高,比2005年的测量结果(8844.43米)高出了4.43米。这么个“大高个儿”,它的身高是如何被量出来的呢?
为何要重测珠峰身高?
一是因为珠峰的身高在不断变化,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地壳抬升:珠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处于消亡边界带上,仍在隆起抬升,会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
地震活动:地震会影响珠峰的高度。比如,1934年,尼泊尔发生了一次8.2级的大地震,地震发生地离珠峰大概只有9.5千米。这次地震影响了珠峰的高度,使得它的海拔下降了半米有余。
风化侵蚀:珠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在长达4000万年的造山运动过程中,喜马拉雅山区岩石的抬升高度有20到25千米,被降雨等各种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掉的岩石则至少有12千米。也就是说,风化侵蚀也会使珠峰的高度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峰顶积雪融化,海拔的数值也会产生变化。
二是由于测量技术有了大的飞跃,新技术可以明显提升珠峰测量的精度。比如,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了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
北斗卫星模型
测量进行时
第一步:高程传递
想要衡量一个物体的高低,首先需要找一个基准点。测量珠穆朗玛峰也是同样的道理,所利用的基准点就是位于青岛的中国水准零点。
假如告诉你:甲比乙高10厘米,乙比丙高10厘米,丙高130厘米。问甲有多高?很明显,依据丙的高度和三者的高度差就可以计算出甲的高度。珠峰测绘人员面临的情况也类似,首先需要规划出一条从基准点通向珠峰的道路,并记录下每次测量的高度差,用基准点的高度加上累计起来的所有高度差,就可以计算出珠峰的身高啦!
不过,水准原点位于青岛,珠峰位于西藏,相隔4000多千米。这一程一程传递下来,测绘人员得多累啊……幸好,我国已经建立了分布于全国的水准点网络。有了这些水准点,测绘人员就不需要一路从青岛辛苦地走到珠峰脚下了。2020年的这次测绘行动就是从西藏的日喀则国家一等水准点开始的,测绘队员们从此处出发,一路前进,将高程传递到珠峰脚下。
第二步:交会测量
当测绘队来到珠峰脚下时,意味着测绘行动迎来了第二阶段。测绘员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将测绘用的觇(chān)标插到珠峰顶端。
摆在登山队员面前的是长达19千米、高度落差接近3600米的山路。在陡峭的山路面前,用之前的测算方法明显不灵,这就该三角高程测量法登场了。利用三角高程测量法,只需要测算出观测点和目标点的直线距离,以及二者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就可以计算出峰顶的高度。
为什么要在峰顶插觇标呢?因为珠峰峰顶是面状的,从不同角度观察它,看到的是峰顶的不同位置,这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在珠峰顶上架起觇标,使测绘人员对峰顶的观测集中到一个目标点上,可以提高测量准确度。
为了降低测算误差,需要设置6个观测点同时进行精确测算。登山队员固定好觇标之后,6个观测点的观测员就会同时开始记录观测数据。然后借助一套复杂的算法消除误差,从而得到较为精确的数值。
第三步:去掉“帽子”高度
珠峰长年积雪,雪水变为厚厚的冰层,给珠峰戴上了一顶“白帽子”。而测量“身高”时需要的是裸高,所以还要扣除“帽子”的高度。登山队员手中的雪深雷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探测波能够测出冰雪的厚度。
最后,登山队员还要在峰顶架设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这样一来,太空中的北斗卫星们就可以使用定位技术计算出珠峰的几何位置了。
测量工作到此结束,所有测量数据被统一收集起来,送到陕西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由科学家们进行综合处理。经过两个多月的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之后,珠峰的精确高度终于公布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