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件库 > 1993 > 中青联发 > 正文

面向新世纪,开创少先队工作新阶段

袁纯清同志在全国少工委第四次全委扩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召开的非常重要,具有阶段性的意义,因为今年我们刚开过团的十三大,十三大确定的少先队的工作任务需要我们这次全委会来研究落实,这是第一。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少先队的组织和工作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研究少先队的改革与发展问题。第三,今年中央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事关教育全局的纲领性文件,少先队有一个与此相衔接相一致开展工作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是在这样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来召开这次全委会的,因此它具有阶段性意义。那么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正如李克强同志在给此次全会的信中所说的,二十一世纪已经迫近,加快少先队事业的发展,加大它在培养跨世纪人才中的工作力度,这不仅是少先队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对民族的未来所应负有的责任。团中央书记处十分希望看到少先队工作新局面的早日出现。我理解,就是要按照跨世纪的要求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阶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跨世纪人才。围绕这一主题,我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正确分析和看待形势,振奋精神,鼓舞信心,把握机遇,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阶段。 

  一段时间以来,团队干部队伍中,议论最多的是改革与发展给少先队工作带来的种种冲击和挑战,究其实质是对少先队所处的形势的看法问题。如何分析和看待形势,是我们信心的基础,也是决策的依据。我认为,第一,少先队正处在转折发展的好时期。下这样一个结论是有其实际依据的。前不久团中央组织了一百多名干部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后来书记处认真组织研究了这次调查的成果,认为目前团队组织和团队工作正处于转折和发展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大的时代背景来讲,经济体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政治体制以及相关的上层建筑也在适应这种转变,从整体上说,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对少先队说,这种转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干部队伍和组织正在受到改革与发展的考验,二是少先队工作的内容、方式、模式正在受到检验,正是这种考验和检验,推动着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工作在继承中走向新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少先队的转折和挑战是必然的。其一,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少先队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挑战,引起变革。其二,从教育本身讲,我国教育的一个变革性趋势就是教育的进一步社会化,这种趋势对少先队在计划体制下的工作模式也必然会提出挑战。其三,过去计划体制下配置资源所产生的少先队工作的依托及相关方式必然向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转变,因此带来的挑战也是必然客观实在,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望而却步,相反要敢于正视和面对,才有可能勇而向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第三,挑战具有革命性、进步性。我们不仅要看到挑战和转折的客观性,更要看到它的革命性即进步性意义,这是少先队能在挑战和转折中得到新的发展的源泉和原动力。挑战和转折的革命性意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理解:从政治学的角度讲,由改革所引起的挑战是一种动力。邓小平同志讲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使对改革的理解具有一种全新的意义。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从哲学的角度讲,这种挑战的革命性就在于它的辩证性,体现在否定之否定上。考验和检验如同洗礼,是一种扬弃进而带来新的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与成功同在。每一个挑战后面都隐含着一个机遇,每一个困难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在等待。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有二点,一是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必然为上层建筑、精神文明、少先队工作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二是改革和发展为团队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工作空间,因而工作领域不是缩小了,而是工作的舞台越来越大。 

  第四,挑战中团队工作具有的优势。第一点,具有社会优势。对少先队来讲,就在于它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教育在我国是处于战略发展地位,与此相联系,自然就构成了少先队的社会优势,教育越发展少先队应越益受到社会重视,其工作条件和环境就会越加改善。第二点,具有历史优势。少先队的历史优势就在于它是具有四十四年光荣历史的组织,而且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形成了其独具的历史影响力。大家都知道,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星星火炬的队旗光华照人,它的光荣与贡献同样铸入我国革命与建设的编年史中。少先队这种独特的历史优势是我们新的发展的宝贵资源。第三点,具有组织优势。这不仅在于少先队拥有一亿三千万少先队员,更在于它具有从中央到地方、到学校,组织化程度很高的完整系统,这在全国众多的群团组织中是不多见的。第四点,具有资源优势,体现在少先队有一支庞大的、兢兢业业富有热情的辅导员队伍,有众多的少年儿童刊物,有为数很多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有个统计数字可以说明问题,我国有一万多所少年宫(家、站)、少儿活动中心,两千多所少年军校,有三百七十多万大、中队辅导员,其中大队辅导员七十万,校外辅导员一百五十万,而离退休干部和解放军同志又占了其中的大多数,有三十多家少先队理论研究机构,二十多家有关少先队的学术刊物,二百多家少儿报刊,有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少儿报刊工作者协会,最近又要成立校外教育工作协会。第五点,具有政治优势。这不仅在于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而且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少先队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全团带队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和政府更需要少先队在培养引导少年儿童中发挥作用。 

  第五,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机遇感。目前少先队干部整体上讲是困惑忧虑与积极思考与探索并存,对此我说三句话,即困惑可以理解,忧虑蕴含责任,探索才有前途。因为在转折时期产生一些困惑是一种正常现象,忧虑说明了对少先队发展的关心,有它积极的一面,当然最终还是要探索、要奋斗,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我们讲责任感,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少年,他们可以说是新时代的生长点和未来世纪的支撑点,是属于人才大厦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应有责任感。讲紧迫感,主要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展示的是竞争的环境,不竞争就会不进则退。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新空间、新领域,你不去开创、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谁见识早,行动快,措施得力,谁就占有优势,因此我们要有紧迫感。另外,我们也要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机遇感。回顾团队工作的历史,我们也曾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因此我们要把握住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 

  第二个问题,按照教育“三个面向”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思想,拓新少先队工作的内容和领域。 

  第一,少先队教育要适应基础教育趋势性变化的要求。基础教育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的教育主要侧重以考试来取舍和评价学生,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是不完善的,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行为已经提上教育日程。二是由封闭教育走向开放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已经被现代教育所接受。教育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社会实践应该成为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学的实践活动和少先队的劳动实践活动,都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赞同和认可,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三是由知识性教育向注重能力教育转化。过去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对学生如何学习、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注重不够,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作为主体存在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对策能力,即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由客体教育向主体教育转化。我们不仅要将少年儿童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更应作为具有自主能动性的主体。正是教育趋势性变化的要求推动着少先队教育的更新和发展。 

  第二,少先队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一,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观念形态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也就是说有一些新的观念要进入社会价值体系中来,诸如竞争、社会公正、自强自立的主体性观念、正当利益要求的观念、社会契约观念等,都会进入到社会正常的价值体系中来。其二,选择人才的机制正发生着变化,由过去计划分配转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上来。过去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获得一份文凭就获得了一份工作,以后就不会这样了。你培养的学生合格不合格,能不能有用,受不受社会欢迎,要由社会作出选择评价。这要求我们要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以社会整体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三,人的素质内涵发生了变化。过去人的素质内涵要求比较简单,在现实生活中学文的不知理,学工的不会文,专业面比较窄,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现在要求的是全面素质的提高,即培养复合型人才。现代社会要求理工科学生懂些文史的知识,文史的学生要懂得一些自然科学,否则怎么能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呢?第三,少先队的教育要全面体现少先队组织的属性。《团章》规定: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我理解这段话,认为少先队的属性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性,体现在它是学习的学校;二是群众性,体现在所有到了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都可以参加,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是政治性,体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它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准备;四是社会性,它不是一个学术性或联谊性的团体,它培养人,直接为社会服务。 

  根据这一理解,少先队应在深化指导思想上明确三点:第一点,少先队不是单纯从事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而应该为提高少年儿童的全面素质服务。为什么呢?除了刚才讲的四点外,还应对这两个问题做深刻理解。一是“共产主义”,它不单纯是一个政治概念,列宁讲共产主义=苏维埃+普鲁士的铁路+美国的电气化,所以它是一个复合概念。二是对“预备队”的理解,“预备队”是完整的概念,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担当起预备队的重任。第二点,少先队组织应该根据特性找到自身位置。我们不是教育行政机关,而是具有教育性的群众组织,“群众”二字就是我们的位置。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在教育上我们是“助手”,我们是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第三点,根据自身的属性,在“少年儿童”四个字上寻求自己的工作特色,开展工作。基于以上理解,少先队工作的定位应当是:素质培养应当是少先队的主要任务,能力培养应当是少先队工作的重点,实践应当成为少先队的主要工作方式。 

  正是基于教育的种种趋势性变化,按照跨世纪的要求,根据少先队组织的特性,针对我们目前工作的现实,经过反复研究,并经书记处同意,我们制订了《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存与发展跨世纪行动计划》,提请全委扩大会议讨论。取雏鹰这样一个名字既形象又富有寓意,象征着未来二十一世纪将是雄鹰展翅,拼击长空。这个计划是少先队工作在新的条件下培养少年的全新素质的一个主要而又重大的举措,是少先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具有全面性意义主攻方向,是少先队工作有新的发展的一场攻坚战,同时也是我们所提出的劳动实践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我认为这个《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很强的基础性,它和少年儿童的成长相关又能为他们接受,并且是他们必须应该具有的意识和技能。二是广泛的群众性,它不是“明星制”而是“群星制”,让绝大多数甚至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要让人才辈出。三是鲜明的时代性,这个《计划》提出的实际是一个时代性课题,即从小开始就让孩子们学会生存,自律自立自强;学会服务,富于爱心,乐于助人;学会学习,成为知识的主人;学会创造,养成追求真知的品格;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初步技能,进而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基础。四是明显的可操作性,为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的两张皮的问题找到了抓手,使教育有形化。五是结构上的系统性,它把德、智、体、美、劳和科技、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全部包容在《计划》中,分门别类按照发展规律递进式地排列加以实施。六是内容上的综合性,集思想教育、能力训练、知识培养于一体,目的是培养出复合型人才。七是实际的可行性,上海等地已有实在的经验可资证明。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思想教育与《计划》的关系问题。我担心有的同志产生误解,搞生存与发展是什么意思?发展好理解,生存这个词觉得有点新,生存在这里不是指一种生命的存在,而是指如何适应和驾驭现实生活,成为环境的主人。另外生存与发展教育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从思想教育的意义上讲,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依托,这就是《计划》把思想教育更加具体化,使之更加具有渗透性、融汇性。比如,我们不少的孩子缺乏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少年儿童的自信和热情,使他们获得进取的动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使孩子们养成健全的个性心理,克服依赖感,培养对自身的责任感和创造性的心理品格。对自身的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求的“互助”、“服务”,正是要养成对社会集体的一种责任。我们要求“尊敬父母”,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发扬。我们要求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正是为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提供现实的途径。我们开展科技活动,正是要培养他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可以说,只要能把这些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完全能够达到思想教育、知识培养、能力训练的综合目的。当然,《计划》不能涵盖或包容我们少先队的其他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反,我们还应深化和加强,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富于实效。目前这个计划虽然还很粗糙,但立意是好的,基本框架是好的。我希望第一,大家提出建设性意见来,使之完善。第二,要按这个基本思路去探索、实践。第三,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做出实际的成效。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责任和胆气,我们是在做一项面向新世纪的创造性工作,我们的热情、智慧结出的将是丰硕的人才之果。 

  第三个问题,以办事业的思路和办法来发展少先队,使少先队的发展形成雄厚的事业基础和强有力的物质依托,形成自主运转的良性机制。这样提的原因有三:第一,目前社会激励机制变为更多地靠利益驱动。现实地讲,少先队组织为少年提供的服务越多,提供的成长机会越多,越具有凝聚力。第二,教育的“刚性”要求。体现在教育方式和媒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现在现代教育手段有形化,如电视、广播,并不是只靠作个报告就可以了。就少年的素质提高而言,也必须具有相应的物质手段,如学习音乐需要乐器,学习美术需要画笔、颜料、纸张,学习制作需要工具和材料等等。第三,共青团、少先队要着眼于建设。建设的观点应该成为全团的共识、少先队工作者的共识。 

  怎样以办事业的思路和方法做少先队工作呢?第一要虚功实做,建立有形的依托。过去我们主要采取社会动员的工作方式,往往搞一些重形式,重轰动的活动,短期行为较多,明显地存在着缺陷,需要加以改变,所以要建立有形的依托,以形成长期效应。《计划》要求建立的达标规范,健全奖励机制,建设各种基地,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第二,改变现有少先队组织建设的线性结构为网络式结构,除了自上而下的机构外,还要建立各种协会,形成纵横交错,优势互用互补的联动的机制。第三要内引外联,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实现最佳效益。我们有不少少儿报刊分散而不集中,大量社会资源闲置或者效益很低,我们必须要有结构优势的概念,有一加一大于二的观念,把这些可利用的资源联结起来。第四,营造少先队中介性、服务性机构。这就要凭借社会力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团中央书记处十分重视少先队事业的发展,决定成立“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先行进行筹备,争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造成较强的少先队工作的事业基础,以为少先队事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第四个问题,强化全团带队的思想,加强领导,为少先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经济支持,造成少先队大发展的良好条件。 

  在这方面我讲五点:第一,作为一级组织,少工委不能取消,有关编制问题,兼职可以增多,专职要稳定。第二,积极鼓励团的领导机关的负责同志兼任少工委主要负责人。第三,加强少先队工作领导的合力。团中央将成立少先队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我来当组长,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所、辅导员杂志等有关的负责同志做成员,集中研究决策少先队的一些重大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形成合力。各团省、地、市委也可以考虑这些方面的工作。第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我们既要寻求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帮助辅导员提高素质,素质高了,工作才能有成绩,有发展。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也才能成为专家、人才,才能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办好培训班。第五,加强理论研究,一方面提高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有很多新的生长点,缺乏理论归纳,所以我希望大家多读书,多思考,多调查研究,兴理论研究之风,创造出新的理论,为少先队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 

  最后,我还要强调,我们要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要有围绕全局,面向未来的眼界,要有在继承中扬弃和发展的胆略和气魄。总之,我们的成绩和经验构造了我们的发展基础,需要的是我们要努力开拓,共图发展,一个新的局面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