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件库 > 1999 > 中少发 > 正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工委: 

  在全国少工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期间,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同志专门发来了书面讲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现将两位领导同志的讲话予以印发,希望各级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拓展深化,推动少先队事业的不断发展。 

全国少工委 

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 

  

吕福源同志的书面讲话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八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很高兴被选任新一届少工委副主任。我将与各位同仁紧密配合,勤奋学习,面向二十一世纪,为开创少年儿童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工作。少年儿童工作是国家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这代人能否在二十一世纪担负起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重任。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和劳动者。党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样,少先队活动也蓬勃开展,基础建设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和完善;广大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辛勤耕耘,不断进取,取得显著工作成绩。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已取得的成果,推动少先队事业迈上新台阶,下面我想谈几点想法和希望,供同志们参考。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关心和支持少先队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优势 

  目前,全国有一亿三千万少先队员,四百多万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组织由于其特定的性质和活动方式,自诞生那天起,就成为党和政府连接广大少年儿童的纽带。在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少先队组织成为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各级少先队组织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带领广大少先队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关心和支持少先队事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与当地团、队组织的协调与联系;要把少先队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为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场地和经费支持;要采取措施,为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培养创造条件。同时,要注意引导各级少先队组织,紧密联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提出具体的实施目标,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为推动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做出贡献。 

  二、要重视和加强对少先队活动的指导,使其与基础教育的发展有机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重要特征。通过活动架起一座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通过活动凝聚亿万少年儿童,展现少先队组织的强大生命力。近几年来,少先队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少先队组织倡导的“手拉手”互助活动,通过城市和农村、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健康的和有残疾的、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互相结对,互助互学,奉献爱心,共受教益,引导少年儿童为社会、为他人献一份真诚,献一份爱心。从小伙伴手拉手,进而扩展到“辅导员手拉手扶贫助教”,这是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一项创举。 

  以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词的“五自”为核心的“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突出体现少先队员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围绕少先队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开展“雏鹰争章”素质教育活动,也是少先队组织的一项创举。 

  少先队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我们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少年儿童教育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深刻意义。要把“雏鹰行动”,尤其是“雏鹰争章”素质教育活动和“手拉手”互助活动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少先队活动的目标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三、各级少先队组织要抓住机遇,推动少先队工作迈上新台阶 

  面临世纪之交,各国都在谋划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他要求“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先进的科技和发达的教育,以劳动者的高素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在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各级少先队组织应当协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各项教育目标的如期实现。首先,要不断完善和扩大“手拉手”互助活动,把这一活动的实施与推动“普九”和实现“两基”结合起来,通过互帮互助,力争使所有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其次,要把“雏鹰行动”与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相衔接,在“五自”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三,结合教育部“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根据儿童、少年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志们,新的世纪将要来临。未来二十一世纪的激烈国际竞争,将越来越表现为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和人才日益成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关键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而教育已成为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基地。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和振兴教育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本国策。我们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有二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我们有理由充分相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事业,在未来的岁月中,必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李连宁同志的讲话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八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能够出席全国少工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并受大家的信任,担任全国少工委副主任,我感到十分荣幸。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吕福源同志原安排到会,现因故不能前来出席这次会议,委托我参加这次会议并转达他对这次会议的热烈祝贺和对全国少工委委员及全国的少先队工作者的亲切问候!吕福源同志对少先队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前不久赵勇同志到教育部就少先队工作交换意见时,福源同志对担任全国少工委副主任的邀请欣然接受,并就进一步搞好少先队工作谈了重要的意见。 

  长期以来,团中央和原国家教委在少先队工作方面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新一届教育部成立后,我们又开始了与团中央在少先队工作方面的新一轮的良好合作。特别是最近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标志着我们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的新的开端。 

  在这里,我主要讲以下三个问题。 

  一、全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 

  (一)以烟台会议为标志,全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政府行为全面启动 

  1997年,原国家教委在烟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交流会,岚清同志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原国家教委形成了积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随着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基础教育的改革从过去侧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学体制方面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已开始上升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同时,基础教育从过去更多地注重规模和速度的发展,开始转向在注重规模和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这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重要转变。 

  一年来,从全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师,在观念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虽然在对素质教育概念的认识上,目前还存在着差异,但不赞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声音已经不多了。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力度,出台了各种措施,下发了文件或召开了专门会议,形成了区域整体推进的局面,已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学校、某一个点或某一个经验上。 

  --大中城市小学升初中的免试入学,除个别城市外,已基本实现。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改造,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现行的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了调整,并从今年秋季开学开始,按照调整后的教学计划进行实施。这是一个增强省级课程改革能力建设的举措,虽然这只是课程改革的一个过渡性措施,但为下一步课程改革积累了经验。在评价考试改革方面,小学阶段取消百分制,推行等级制加鼓励性评语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也在较大范围内普遍推广。同时,我们选择了六个省、市的六个地、市进行语文中考改革的试验,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素质教育的推进已不仅仅停留在注重文艺、体育活动的层面上,而是向课程领域、向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增强上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起始时期,一些学校单纯注重文艺、体育等方面活动的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当加强,但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素质教育更要贯穿于课堂教学。 

  --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也开始转向教育教学领域的问题。比如,今年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讨论,就是推行素质教育以后,社会对教育教学领域的关注。 

  当前,在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认识上的问题。比如,我们到一些地方想了解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当地的同志说:您上午不要来,下午来,下午我们的素质教育非常活跃。上午好像没有素质教育。还有一些学校为了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要求全校同学统一拉二胡;或者分配任务,这个班学竖笛,那个班学二胡,那个班学笛子。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所以有的同志说,现在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仍然扎扎实实”。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不必大惊小怪,这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当素质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思想推出后,如果原有的评价制度、考试制度以及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没有相应变化的话,就必然使学校既要推进素质教育,又得应付应试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责怪校长和教师。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加快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各项制度的改革。 

  (二)素质教育初见成效的目标和要求 

  教育部最近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素质教育作为第一项工程,确定了一个跨世纪的素质教育工程,明确了今后三到五年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重点。 

  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在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上,我们提出了三到五年素质教育要初见成效的目标。一是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要初步形成素质教育的观念。二是大中城市的薄弱学校建设要取得明显的成效。教育部最近下发了一个文件,要在本世纪内缩小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过大的差距。三是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要纳入到规范化的轨道,择校生乱收费初步得到治理。四是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要基本实现小学升初中就近免试入学,中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也要取得初步的成效。五是要初步形成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六是通过教师的全员培训,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有较大提高。七是初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评价体系,要建立并完善推进素质教育的规范化、法制化的机制。 

  二、当前推进素质教育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一)要加强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 

  素质教育作为新时期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已经逐步为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所接受,但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还相对滞后。 

  --要进一步深化对素质教育基本理念的认识。比如,烟台会议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审美,学会健体。但是“学会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学会求知”,怎样去求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化。 

  --要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入到素质教育的思想内容中来。当前,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当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上,需要澄清两个误区:一个是把创新概括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认为推进素质教育都是创新。创新主要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打基础,基础教育是要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而不是直接去进行创新。我国教育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却忽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可能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最大的弊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并不是要完全否定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另一个是认为创新是高等教育的任务,甚至是博士、硕士的任务,离基础教育很远,与基础教育无关,基础教育还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创新“以后再说”。这两种认识都要注意。我们应该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汇贯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融汇在打基础的过程中,为今后奠定创新的基础。 

  --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要把在人脑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依据。我们的课程设计往往是用成人的观点为儿童设计的,没有能够完全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考虑和教学。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某一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我们错过这个关键期,那么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加强对人脑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科学方面的研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奠定科学的基础和依据。 

  没有理论研究,素质教育的实施就可能是一个苍白无力的过程。建议少先队工作学会也把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儿童发展的问题能够作为关键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是进行课程和教材的改革 

  在《行动计划》里,作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点之一,是要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的任务要体现几个特点:第一,要从封闭的课程体系转为开放性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原有的课程由于学科性过强,非常严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教育内容融不进去,如环保、禁毒、国家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各方面都对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要求。据简单统计,现在各种需要进入中小学教育的有文件要求的教育内容就有20多种。但是原来严密的学科课程体系难以包容,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开放型的课程体系。第二,要从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转变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主动学习。第三,从原来整齐划一的课程转为多样化的课程。多样化的课程中有国家级课程、地方课程,还有学校课程。其中国家课程的比重适当减少,加大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比重,给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上更多的自主权。从“雏鹰行动”的一些内容看,是可以和学校课程结合的。不是说有教材才是课程,课程应当是一种开放性的,从课堂、学科教学到实验活动综合起来的大的概念。 

  在课程改革上要体现多样性,当前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初中课程的改革力度。最近随着普九的推进,我们发现在原有的课程模式下,普及率的提高和农村初中辍学率的提高成正比,就是说,普及越快,辍学率越高。这是因为我们的课程仍是以升学为主设计的,不能适应教育普及和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的要求。1997年初中辍学率下降到了3.14%,2000年要再降0.14%才能达标。但我们到地方调研所感受到的情况是大大高于这个数字,有些地方甚至高达20%。往往是检查组来了,督导团来了,把学生全部叫回来;检查组、督导团一走,他也走了。到2000年的基础教育指标,如普及率、人口覆盖率、升学率,我都不担心,最担心的是初中辍学率。2000年人口普查对我们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这个问题分析起来,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课程内容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不能适应农民农村致富的要求,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有些地方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大部分,但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考不上高一级学校,又不能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所作为的话,是很难向父老乡亲交代的。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初中课程的改革是重中之重。 

  初中课程改革,我想强调三个特点。一是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初中课程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二是多样性,不仅仅是九门课程,要开设更多的课程。三是增强选择性。初中仍然是一种基础教育,强迫学生分流有悖学生选择。要开设多种课程,让学生根据个性发展进行选择,最后形成分流的结果。 

  第四,从过去过分强调分科到强调课程的综合性。过去的综合课程是在现有课程之间的“搭桥”、“拼盘”、组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综合课程的建立,我们设想根据当前高新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来形成综合课程,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比如把生命科学、天体、资源、环境等内容组合成一些新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实施可以是多种形式的,雏鹰奖章中的科技章的设置就体现了和高新科技发展的结合。 

  第五,要从记忆式的课程转变成思考性和主动学习的课程。 

  第六,要改革单纯以分数作为课程评价的依据,从单一的课程评价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综合性的评价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地方课改的权力。全国确定一部分的国家课程,把另一部分的课程下放给地方,在国家课程里面制定了国家的标准以后,由地方来编写多样化的教材。形成课程要求的统一性和教材的多样性这样一种新的局面。 

  (三)进一步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扭曲现象的原因,我认为关键是考试制度还没有改革。所以,在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要加快中考和高考的改革。 

  中考改革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是招生制度的改革。关于招生制度改革,我们将总结推广把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原则分配到初中的办法。目前,辽宁、山东已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这种办法,江苏省锡山市也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效果很好。当然,要掌握好权重的问题,注意推行的策略。 

  高考的改革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高考改革的基本特征和重点,是高考内容的改革。高考内容的改革将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考察。其中有三句话,一是从总体上要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考察,这是一个总体要求。我们以前是在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注重对能力的考察,这次高考内容改革建立在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察上。二是依据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所谓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是指不局限在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上,而是更加注重对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第三句话,就是在试题设计上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的题目。今年教育部指定六个省市进行保送生综合能力的测试的试点,所有保送生要参加包含九门课程的综合能力测试。这种能力测试不一定是追求难题和偏题,更重要的是基本知识掌握以后的应用。比如出了一道环保题,就必须要运用在思想政治课里面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还有生物、化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综合分析。这是今后高考内容改革的一个方向性的发展,在题型设计上更加注重能力型和综合运用型的题目。真正使学生学得活,用得活,而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不仅要求课堂教学有所转变,而且要求各种课外活动都要从某一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今年高考改革在科目上要试验“3+x”的方案,就是九门课程中,语文、数学、外语作为必考科目,即核心课程,其它六门可以分别由招生的高校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一至两门课,中学生根据自己报考的志向进行选考。这种方法可能会对中学教育带来一些冲击。比如清华就要考物理,某个中学学生都想上清华的话,可能考物理的就比较多。广东今年的“3+x”就出现一些问题:总体的报名是平衡的,报物理的27%,报政治的20%左右,报生物的6%,但对相当一部分重点高中,差距比较大。一些一流高校要考物理,许多重点中学70%~80%的学生报物理,其他的就非常少。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在科目设计上倡导或者更加突出综合性的科目。综合科目可以是综理综文:综合理科(理、化、生),综合文科(史、地、政),也可以是理综和文综。理科的综合可能不是三门,是六门。报考理科的考生加重理科的含量,报考文科的学生加重文科的含量。含量不是比例,不是按比例搞拼盘,而是综合型、渗透型的综合能力的测试题目。这可能会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好的导向的作用。 

  当然,高考改革要逐步推进,现在出台方案,除广东外,考试准备放在2000年,目前正在进行部分省市的试点。随着考试的改革,用考试机制推进素质教育,是完全可以使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推进一致起来的。 

  (四)加大素质教育舆论宣传的力度 

  当前,教育系统对实施素质教育初步达成了共识,但社会和家长并不能说同我们一致了。我们要组织专家编写一个素质教育的宣传提纲,将来面向社会进行进一步的广泛宣传,在社会形成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共识。 

  (五)把素质教育的实施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山东济南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通过发布市长令、市级行政规章,来保障实施。要总结推广济南经验,使素质教育的推进从过去主要以总结经验推广的模式逐步转移到既重视经验的推广,更加注重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模式上来。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关心和支持少先队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优势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关心和支持少先队事业的发展作为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与当地团队组织的协调联系,把少先队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为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活动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的支持,也要采取措施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创造条件,把辅导员作为推进素资教育的一支生力军。要注意引导和指导少先队组织紧密地联系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鼓励少先队围绕素质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特别要支持共青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围绕深化“雏鹰行动”推进素质教育的活动。 

  全国少工委领导人员的调整,特别是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是教育部和团中央在做好跨世纪少先队工作方面进行合作的一个新的良好开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团队组织要通力合作,共同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好我们应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