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少先队工作社会化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少先队社会化运行机制是少先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福建省少先队通过确定清晰的发展思路、推行有效的运作模式、建立合理的检测体系,开始了社会化实践与探索。
一、组织社会化
几年来,福建省少先队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联系少年儿童与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作用,以促进各级少先队组织与外部其他组织的联系为己任,以社区建队为突破口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有关组织参与到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事业中来,使社区少先队组织遍及八闽。
实现社区建队。福州、厦门以街道为龙头、社区为依托、学校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组织形式,发动街道、辖区单位和学校协作开展少先队活动,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一条龙教育网络。南平、泉州针对本市社区发育情况,分别重点抓延平区、西湖小区两个社区建队试点工作,通过制定目标,完善管理,统一部署,试点先行,实现“以点促面,全面开花”。
实现社区带队。泉州、福州、厦门、漳州都根据自身实际逐步在全市街道、乡镇、居民小区建立社区少工委,成立“红领巾教育单位”活动领导小组、社区少工委和小区少先队理事会等。按照就近就便和少先队员自愿的原则,在街道、居委会、楼群、院落组建社区大、中、小队,广泛开展社区服务和体验教育活动。
实现行业援队。龙岩、宁德、福州、莆田、三明、厦门、泉州等地都充分发挥各市行业青年文明号的作用,联合消防、公安、环保、商业等30多个行业及社会力量分别成立了少先队校外雏鹰争章活动领导小组、妇女儿童消防教育活动指导委员会等,有效支持、援助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阵地社会化
几年来,福建省把全省80多个区、市、县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挖掘潜力,加强建设,南平市充分利用当地学校现有的设施,在双休日或课余时间,举办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培训和实践活动,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宫校教育一体化和青少年教育社会化的教育新格局。
省少工委联合社会有关的职能部门共同命名二批96个“福建省少先队雏鹰训练基地”。各区市也根据自身优势命名,建立了大批校外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科技活动基地、少年军校、国防教育基地。如龙岩、长汀、漳平、武平、新罗等县(市、区)少工委发挥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和青少年维权岗单位优势建立校外雏鹰训练基地,开展富有特色的素质训练。上杭县少工委利用本地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优势,在古田红军园设立雏鹰训练基地。
同时建立“校外颁章基地”,其中莆田市少工委、市司法局等十家单位一起联合建立了“纳税章”、“地震观测章”、“环保章”、“种植章”、“保健章”、“军事章”、“交通安全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校外颁章基地,漳州市少工委与青年文明号单位联合发展中、小型社区活动场所86个,初步形成网络化的少先队活动校外阵地。龙岩利用社区服务中心、校外德育基地、实践基地、娱乐中心、培训中心等活动场所建立37个校外雏鹰颁章基地,做到基地颁章有管理制度、颁章标准、颁章计划。
福建省各地的少先队组织还积极与部队共同创建了形式多样的少年军校,其中福州实验小学少年军校等5个少年军校获得全国少年军校先进集体表彰。
另外,创建了多种“假日农庄”,泉州、厦门、宁德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广泛创建“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实践基地。仅厦门洪文社区就成立了“红领巾果蔬”等实践基地8个。目前全省大约有数十万名少先队员活跃在数百个“红领巾实践基地”中。
三、活动社会化
省少工委于2002年“六一”期间联合福建长富集团有限公司在全省开展了“新少年·长富情·助学行”义卖、义买长富牛奶进行助学的活动,前后有41所学校的少先队大队5万多名少先队员参与义卖、义买,获得义卖款18万多元全部捐献给“手拉手”贫困少先队员,共有40所学校的少先队大队及其队员受益。三明市少工委联合市教委、市邮电局举办了“EMS”杯“手拉手”书信赛,以及“手拉手重走长征路”考察活动、“城乡手拉手好朋友互助”活动等一系列“手拉手”活动通过社会化运作使少先队传统活动彰显出了蓬勃的活力和扩张力。
“雏鹰争章活动”作为少先队品牌活动走向社会化的时候,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泉州、三明、宁德、龙岩等地以“雏鹰争章”活动为主要载体,以“红领巾教育单位”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团队协调能力,促进少先队组织与有关部门的协作,把学校的争章与社会的争章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形成互利合作的社会化合作机制。南平通过将雏鹰争章搬上电视荧屏,使之在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得到全面普及推广,在社会上得到普遍认可,逐步形成人人都来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融合先进的少先队体验教育理念与前沿的社会化工作思路于一体,福建省少先队工作的道路越走越宽。福州、厦门、南平等地以活动为载体,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深入推进体验教育,在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少先队活动。以福州鼓楼区为例,最近两年就成立了100支区级示范“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校级520支,其中有8支被评为全国、省文明雏鹰假日小队。其中,钱塘小学的“假日小队手拉手文明行动”、鼓楼第五中心小学以“雏鹰展翅在社区”为主线,以培养少年儿童的文明意识社区意识为重点开展的“社区爱国主义德育活动”、“社区素质教育争章活动”、“创建文明社区实践活动”等都具有很好的活动效果。而台江区第六中心小学的社区假日小队“社区活动联系卡”,连江第二实验小学与当地国税局、交警大队、驻军开展“构建社区网络,三校齐开花”体验教育活动等都具有自身的特色。
四、队伍社会化
随着少先队工作社会化的推进,福建省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行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离退休老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共青团员等共同组成的多行业部门、多年龄结构、多专业特长的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队伍,为少先队员在校外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三明、南平、福州等地还十分注重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形成了招募、培训、颁发上岗证书、总结表彰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辅导员队伍管理办法。
另外,厦门等地把退休辅导员,曾担任辅导员并已离岗的教师,教育部门、社会各界领导为代表的少先队工作队伍召集到“星星火炬”旗帜下,成立“童心会”,加强对少先队校外活动的指导。
龙岩、宁德、南平、莆田等在扎实推进校外训章基地建设的同时,根据需要聘请了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消防干警、环保、电信、银行、税务、工商、卫生等专业人士担任校外训章师。使校外争章辅导员队伍形成网络化,确保校外争章活动自主发展。
五、筹资社会化
近年,福建省少先队工作者大胆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在推进少先队工作社会化的进程中,各级少工委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努力实现少先队工作资金社会化,为少先队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借鸡生蛋”,即吸引社会资金对少先队的投入。泉州市少工委与市地税开展的“纳税章”活动,市地税做到四个到位:领导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很好地解决活动中经费等问题。厦门市少工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成立了“厦门市红领巾事业发展基金”,用于少先队校外教育阵地、校外工作队伍建设等,为厦门推动少先队事业的发展,营造少先队校外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现筹资社会化的另一个好办法是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把少先队活动推向社会,与企事业“联姻”,鼓励它们参与到少先队的事业中来,走“互惠互利”的合作道路。如福建少先队“新世纪·长富情·助学行”活动经费全部实现社会化,福州鼓楼区暑期青少年教育活动仅1999年就筹措了39.92万元活动经费就是很成功的案例。
六、评估系统化
要真正实现少先队工作社会化的目标,还必须要有合理的检测体系,从少先队组织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主题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对社会化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价,从体制上推进少先队工作社会化。经过几年的摸索,福建省已建立了“综合评价与专项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与自我评价相辅相成”的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少先队工作社会化评价检测体系。主要有“三评”: 一是利用团闽委联[2002]40号《关于在全省开展“少先队工作红旗县(市、区)”、“少先队工作红旗大队”活动的通知》对全省范围的少先队基层组织,包括对基层少先队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主题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工作社会化进行综合评价、认定。以此促进、激励基层少先队组织全面、深入、扎实地进行少先队工作社会化。 二是利用校外教育职称评审会,联合省职改办对从事校外教育教师(尤其是青少年宫教师进行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认定,从而通过有效的、专业的评价加强校外教育系统教师队伍的建设。最近两年就通过评审会推荐、评审、认定了高级职务教师7名,初、中级教师职务114名,极大的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宫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我省校外教育系统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是抓好常项的“省优秀少先队活动金、银、铜牌奖评选”工作。以此为平台聘请我省的少先队工作专家每年两次对全省开展的优秀少先队活动进行评选、表彰,鼓励基层少先队辅导员积极开展有意义、高水平的各类少先队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2000年至今就评出少先队活动金奖78个、银奖131个、铜奖211个。这个评价机制在全省的少先队活动中起到了引导、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