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件库 > 2010 > 中少发 > 正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工委:

  今年6月2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出席全国少工委六届一次全委会并作重要讲话。现将陆昊同志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深入学习贯彻第六次全国少代会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将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此件请同时发至本省(区、市)的全国少工委委员和各地市级少工委。

 

                    全国少工委

                    2010年8月12日

陆昊同志在全国少工委六届一次

全委会上的讲话

(2010年6月2日,根据录音整理) 

 

  两天来,大家一起围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少先队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谈了许多很好的意见,特别是昨天下午教育部门的同志谈了非常重要的意见,使得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少先队工作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刚才,在等额的少工委委员选举中,有的孩子投了弃权票,这很能说明当代少年儿童思想意识的变化和问题。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一定会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影响了就会产生意识,意识发展到成年人阶段,有些就会成为精神品格,有些就会成为自觉的行动。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且挖掘背后的普遍性规律。下面,我谈谈这两天讨论时思考的主要问题,都不是定论,主要是和大家作一些交流。

  一、如何把握少先队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根本任务 

  经过两天的讨论,我们总体感到,少先队组织要履行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根本任务,必须把握好以下3个前提。

  1.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总目标。中央关于共青团和少先队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始终强调,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了这个方向。因此,我们理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总目标。

  2.要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找准少先队工作的切入点。这些年来,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民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少先队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既要找准与国民教育体系相联系的环节,又要找到不同的侧重点。少先队工作与学校教育不能完全并行,也不能简单叠加,一定会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但也一定会有不同的侧重。在找工作切入点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防止一种倾向,就是国民教育的兴奋点在哪里,就把主要工作力量都集中到那里。早期,在国家层面还没有提素质教育的时候,少先队工作抓素质教育是有合理性的。现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在这种新形势下,少先队工作还是只抓素质教育可能就不够了,必须寻找新的切入点。

  从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少先队工作和国民教育都要关注少年儿童的素质问题。培养“合格建设者”,是与基本素质紧密联系的;培养“可靠接班人”,则与思想意识密切相关。作为少先队组织,应当着眼长远,做一些重要的工作铺垫,而且这样做也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就是从教育心理学和政治社会化理论的角度来看,青春期之前灌输的方法对于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侧重点的角度看,少先队工作要强调帮助少年儿童形成一些重要的意识。意识跟素质不是一回事。由于素质教育已经是国民教育的主要目标,少先队由于力量原因,替代不了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素质教育。同时,6—14岁的少年儿童一般不可能具备许多并行的素质,14岁之前就能做到素质全面的少年儿童很少,在这个年龄段能形成一些重要的意识就很好了。因此,我们要把工作侧重点定位在意识层面,而不是素质本身,是支持未来形成素质的那些重要意识。所以,在素质层面,我们强调培养少年儿童有爱心、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还包括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审美意识。在思想层面,因为少年儿童还不可能形成成熟的、坚定的思想,我们强调少先队要注重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归根结底还是意识层面的内容。少先队队章中明确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其中“爱”是什么?“爱科学”和“会科学”不是一回事,“爱科学”和“用科学”也不是一回事,爱还是意识层面的内容。所以,少先队工作的侧重点是引导少年儿童形成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重要意识。这些重要意识包括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有爱心、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还包括有条件地方培养少年儿童的审美意识。

  3.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少先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我们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下组织队伍、开展工作的,任何工作已经不能脱离这个前提。市场经济已经对少年儿童及其父母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果我们看到孩子当中有一些问题,实际上是他们父母的问题,只不过在孩子们身上体现出来了。希望同志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深入思考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到底能做什么?如何更好地履行根本任务?需要强调的是,少先队组织在新形势下履行根本任务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素质层面的任务与思想层面的任务之间的关系。我们有一些活动侧重于爱心的培养,侧重于劳动意识、科学意识的形成,侧重于对家乡感情的熏陶,这些都很好,都能帮助少年儿童未来形成一些重要的素质。但是,少先队工作既要把握这个层面的任务,也不能忽视甚至丢掉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这一思想层面的任务。在这个问题上要全面把握好,不能片面。一方面,队章的要求是全面的,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等等。另一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解决素质问题,还要解决思想意识问题,两者缺一不可。

  二是要处理好根本任务和活动载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强调少先队要履行好根本任务,但这不能替代活动载体,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少先队工作一定要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易于接受的语言,这三条必须强调,不能丢。总之,传播思想内容与丰富活动载体是统一的,少先队履行根本任务要善于和我们长期形成的有效路径、活动载体结合起来,这要靠全队的创造。

  二、努力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就遇到的老问题。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多次听到同志们在强调这个问题。我们始终认为,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工作最为重要的力量。一个学校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大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蓬勃发展。对于少先队工作,教育部门已经有一些重要的制度安排,目前的问题是坚持得好不好、落实和理解得怎么样的问题。要建设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强调3条。

  1.要培养职业精神。精神层面的内容只能引导,不能强迫。老一辈辅导员身上那些宝贵的精神品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向80后、90后年轻人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比如,许多辅导员开始关注评职称、提待遇的问题。虽然我们要倡导无私奉献,需要这种精神力量来推动当前的工作,但是光靠这种精神已经无法普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变革的需要。因此,我们还必须提倡和弘扬职业精神。对于少先队辅导员来讲,第一位是热爱孩子,然后是热爱少先队工作,只要做到了这两点,甘于奉献就很容易体现在工作中。同时,精神力量的来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时代性问题。少先队辅导员职业精神的传承,既要靠老辅导员身体力行来传、帮、带,也要靠包括少先队在内的各级各类组织的褒扬、激励。少先队有一个宝贵财富,就是终身的、职业的辅导员队伍,全国少工委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职业精神。今后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评比,要更加强调热爱孩子、热爱工作这一条,这是支撑少先队事业最重要的职业品格。

  2.要提高职业素质。我们可以先拿高校的情况作比较,中央对于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视,提出要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岗位,配齐、配强一线专职辅导员,继续强化辅导员双重身份,落实双重待遇,实现双线晋升。这种“三个双”的要求对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央还提出,要重视对高校政治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努力建设一支热爱学生工作,具有较强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我们也要认真思考和回答少先队辅导员的定位问题。少先队辅导员的定位是由组织的定位决定的。基于我们对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的基本判断,少先队辅导员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不能替代老师的知识传授过程;不是简单的活动组织者,不能忽略活动的内涵以及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少先队辅导员应当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在以活动为载体的过程中、在与少年儿童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帮助少年儿童形成成长发展所必需的思想意识的重要引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当前,教育孩子的任务很重,面临很多来自于社会的问题和挑战,从一定程度上讲,少年儿童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成年人的问题。同时,少年儿童也会形成一些特殊的思想认识,背后有着那个年龄段所特有的思维逻辑。因此,少先队辅导员在和少年儿童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仅有职业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独到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如何培养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辅导员们谈的比较多的是评职称。职称的确是职业素质的标志。目前,少先队辅导员参与评定的职称,是国家设立的学科职称,比如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现在还有综合实践。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还没有成为一个单独的职称评定序列。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提出,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要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这为我们探讨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辅导员工作如果是针对少年儿童重要意识形成为工作目标的,那么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在国家的学科设置中目前还似乎是空白。目前,在我们国家的学科设置体系中,一级学科有58个,二级学科有573个。教育学是一级学科,分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二级学科。我们从这些二级学科中可以发现,有针对6岁以下儿童的学前教育学,有针对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学,但是欠缺介于两者之间、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重要思想意识与素养的学科设置。去年,全国少工委进行了一系列调研,从调研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在教育学二级学科设置的这个空白点有重要的学术含金量,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来思考设计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设置。

  这一思路具有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政治社会化理论等方面的重要理论支撑。比如:第一,政治社会化的最优先原理。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政治取向会永远留在心里,并在成年后表现在政治行为上。第二,政党依赖理论。美国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有60%到70%的四年级儿童承认喜欢共和党和民主党,该百分比与21岁到24岁的美国年轻人大致相同,而且与终身忠于某一政党的比例几乎相同。199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通过对两代人同时进行30年的研究发现,在经常讨论政治的家庭中,80%具有相同政党认同的父母,会将自己的政党认同传递给下一代。第三,道德实践理论提出,早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成年后的思想行为有重要影响。这都是支持我们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活动、培养意识的重要理论。第四,儿童心理学理论。在儿童心理研究阶段的划分上,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体系、还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龄前阶段,有的已经延伸到14岁甚至18岁。他们的研究总结出了少年儿童当中一些共性的性格心理特点,为开展好辅导员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之,希望少先队充分发挥全队智慧、用好老辅导员和各方面专家的研究成果,善于把工作当中的积累理论化、抽象化,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努力,力争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建设一个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进而综合若干其他学科,以此来建构少先队辅导员特有的专业化的职业素质结构,支持少先队事业的长远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职称首先不能和重要性联系在一起,而必须和学科联系在一起,和职业联系在一起。少先队工作有大量的专业化内涵,必须以此作为工作的基础、前提和工具。当然,专业化不是工作本身,不是让辅导员给孩子们讲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和政治社会化理论,而是要用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和政治社会化理论;不是让辅导员给孩子们讲少年儿童的意识与大众传媒的关系、与艺术的关系,而是要善于运用这些关系。

  3.要找准职业成长路径。目前,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必须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我们可以借鉴高校的做法,探索对于辅导员实行双线晋升。辅导员在做好少先队工作的同时,仍然可以是一名优秀的专业课程教师,参与教学体系相对应的职称评选。去年,全国少工委对辅导员职业路径发展设计的相关调查显示,辅导员队伍中有一部分成长为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一部分成长为中层管理干部,一部分成为职业辅导员,一部分成为骨干教师,少数人成为儿童教育专家。因此,我们也可以在深入研究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基础上,一方面探索设立相对独立的与辅导员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另一方面,也可建议有关部门从职称评审中为辅导员单独设定一定的比例,体现“双线”导向。

  教育是一个综合体系,少先队辅导员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思考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时,要把握好两个重要前提。第一,要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不论是少先队、共青团、党的组织,还是小学、中学、大学,在育人上都具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儿童政治社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也充分说明,对少年儿童作必要的思想意识引导,无论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还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些重要意识,都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都可以成为中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框架性前提。第二,要认真思考和把握少先队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专业学科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更好地反映工作的内在专业化要求。

  三、进一步加强全国少工委的建设和工作 

  1.要注重研究和解决重大根本性问题。全国少工委的工作与地方少工委相比,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全国少工委要集中力量研究和解决关系少先队事业发展的重大根本性问题,不能流于一般的基本情况汇集、局部经验介绍、工作汇报会。当然,鼓励大家做好工作是要靠激励设计的,该评审的评审,该表彰的表彰,该介绍经验的介绍经验,但是不能把主要精力花在这些事情上。希望今后全国少工委每年开会前,都要做充分的主题准备,围绕主题研究工作,进而形成规律、指导全队。比如,今年的全国少工委全委会就可以认真研究少先队辅导员职业化的问题,不一定都有现成的报告才能开会。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可以多搞一些调研,把少先队的专家和外部的专家结合起来,进行充分讨论。比如,如何向少年儿童灌输培养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的问题很值得研究。我们可以以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原理为前提,通过实证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好的例子,把背后的规律性认识讲透,组织大家来议透、学透。比如,我们对有爱心的理解和认识是比较清楚的,而当前对如何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没有完全一致的方法,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些都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大问题。全国少工委全委会可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请一两位专家来共同点评讨论,不一定都要有定论,从而真正把我们的全委会开成一个研究问题、推动工作、从不同角度参与国民教育的会议。同时,我要再强调一点,少先队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参与少先队工作的团干部分工要适当稳定,不宜经常变动。

  2.要建立完善少先队总辅导员制度。全国少工委可以考虑出台一个政策安排,要求各级团组织拿出一定的行政职级,设立专职的少先队总辅导员,人员相对固定,从而保证工作的专业性、连续性。省级团委要结合实际,争取先设一个副局级或正处级的少先队总辅导员。

  3.要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交流沟通。少先队工作既要找到与国民教育体系的不同侧重点,更要认识到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学校是最重要的载体和阵地。因此,全国少工委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少工委工作的同志多交流、多请教、多了解情况,也要经常地、定期地与教育部门的分管同志交流,这是我们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4.要了解与少年儿童有关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学校的新变化。

  最后,我向教育部的同志提一条建议:能否作出一个强制性规定,在小学保证少先队活动的基本时间,每一周或两周安排一个少先队课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强化少先队的组织意识,知道除了教课的老师和班主任之外,还有少先队辅导员;知道除了学校的行政化组织之外,还有少先队组织的存在。如果这项措施能够与教学督查、督导制度相结合,各级少工委再通过通报等形式来保证落实。经验表明,组织意识的衔接、组织意识的强化跟必要的组织程序、格式紧密相关。

  讲这些认识,供大家交流、讨论、批评。

作者: 编辑: 潘语涵
1 共1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