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2日至23日,全国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现场交流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会上,14个省份书面交流了工作情况。现将相关材料予以编发,供各地参考。
大力推进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
天津市少工委
天津市少工委通过制度保证、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建设等举措,引导少年儿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区,开展"红领巾志愿行""红领巾寻访体验""红领巾小导游"等实践活动。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2006年,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领导,提出建立"社区少先队活动联系卡",形成了有天津特色的"社区报到制"。2014年,中共天津市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建立和用好校外少先队活动阵地。今年10月,天津市第七次少代会提出大力推进社区、校外活动场所建队,探索建立区县双总辅制,实现校内外工作合作互补、共测共评等举措,为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和制度保证。
二、建立校外阵地体系
逐步完善市、区、学校三级校外工作阵地,利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阵地,开展红领巾思想教育活动;借助天津博物馆、美术馆等阵地,组织红领巾文化活动;联合泥人张、杨柳青等阵地,组织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拓展资源,利用图书馆、游乐场、公园广场、社区等场地,建设红领巾志愿服务阵地,实现校外资源的分类整合。积极推进社区少先队工作阵地建设,落实少先队员寒暑假社区报到工作,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环境保护、自护教育、心理关爱、扶危助困等活动,让少先队员们在劳动和体验中接受教育。滨海新区整合区文明办牵头建设的"快乐营地"、团队组织在社区建设的"七彩书屋"等项目,多部门共同加大投入,成功创建了一批设施齐全的社区少先队活动阵地。河东区在各个社区成立了红色电影、泥塑、车模等很多家庭特色活动室,作为少先队员的社区活动阵地。
三、拓展校外队伍体系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完善校外少先队工作队伍。积极发挥道德模范、科学家、艺术家、非遗传人、社区"五老"和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监督、心理健康等专业人士的作用,邀请他们担任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形成专业广泛的校外志愿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学习辅导员帮带作用,鼓励各级辅导员走进校外和社区阵地,帮助指导规范队的标识、队的仪式,配合开展队的活动,逐步形成合作统一、互补共进的校内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体系。河东区社区少工委主任由街道团委书记担任,吸纳教育、文化、民政、公安等有关部门同志担任少工委委员,社区少工委内设社区少先队总辅导员1人,大队辅导员由居委会团支部书记或热心少先队工作的在校教师、社区教师担任。滨海新区在2015年优秀少先队工作者评选中,15名校外辅导员获得区级优秀奖励,激发了校外辅导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完善校外活动体系
在春节、清明、五一、端午、重阳、十一等节点,开展爱党爱国、民俗文化、文明志愿等教育活动。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形成红领巾好声音、红领巾寻访体验、红领巾走进天津文化中心、红领巾公益岗、红领巾小导游等多个活动品牌。积极开展校外主题活动,联合市公安局组织安全训练营,探索青年志愿者与红领巾志愿者"大手拉小手",充分利用团属营地、阵地、12355公益平台开展活动,努力形成具有特色、迎合兴趣、社会参与的校外社区少先队活动体系。河西区以"七彩教育"为主题,推进社区少先队教育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如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邀请志愿军战士、老将军给社区少年儿童讲授革命传统课,开展爱国主义老片场,感受革命历史;开展"橙色"科普教育,组织社区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天文馆,组织天文知识进社区等活动;开展"绿色"国防教育,组织少年儿童"走进军营"、培养国防意识;开展"青色"法制教育,开展拒绝毒品签名传递、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等活动。
建立工作机制 深化特色活动
福建省少工委
福建省少工委结合全省实际,加强机制建设,开展特色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
一、建立机制,大力推进
一是建立少先队进社区机制。2009年,团省委、省少工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社区少先队建设的意见》。几年来,大力推进"雏鹰争章"进家庭、进社区,探索少年儿童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新途径,开展"社区四点半"活动,积极创建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二是建立家校联系机制。要求各少先队组织依托家长学校、家委会,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充分调动家长和社会资源为开展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提供帮助。三是建立校(社)地共建机制。通过联合校外教育活动阵地、与所在地的有关单位共建,增加开展校外活动的资源,开展少先队进社区系列活动。四是建立督导机制。把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少先队工作考核,加强工作督促指导。
二、突出品牌,深化活动
一是探索社区活动有效模式。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发动少先队员在社区积极参加学习雷锋、做"小小志愿者"活动。成立"社区服务队"和"雏鹰假日小队",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尽绵薄之力,点星星之火""小雷锋在行动""情系灾区,心手相连"等主题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少年儿童乐奉献、勤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注重以队员的需要、动机和兴趣为基础开展社区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考察、参观、宣传、实验、表演、展示、交流、总结等方式,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与居(村)委会、派出所、敬老院、福利院、交警队、武警支队、消防支队、烈士陵园、植物园等单位建立经常性联系,聘请社区辅导员,开展消防安全演习、交通安全图片展、法制专题讲座、敬老服务、社区环境整治、红领巾护绿等活动。二是开展体验"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革命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体验活动,组织队员们走出校园、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遗址现场,重走红军行进路线,听讲红色历史,祭扫烈士陵园,开展红色寻访活动。三是重视发挥校外教育机构作用。省少工委充分整合校外教育资源,成立了福建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协会、省少先队工作学会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筹备成立省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促进会等机构。
三、结合实际,各展特色
一是探索建立流动青少年宫。2012年,分别在福州、莆田、三明、宁德等地市进行流动青少年宫活动探索,招募志愿老师,开展鼓号、吉他、古筝、合唱、书法、绘画等教育培训活动。建设共青团周末剧场,利用周末时间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技艺展示和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城乡和谐·心手相牵"等进基层、进社区活动,加强少年儿童科普知识、艺术教育、文化交流、图书阅读等成长教育,向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集中的中小学校和校外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社区提供服务。二是开办红领巾讲坛。2012年6月在省少儿图书馆启动"红领巾讲坛",每周六都举办至少一场免费讲座,围绕亲子沟通、快乐学习、心理疏导、情商教育、潜能开发等内容,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服务。目前,省级"红领巾讲坛"已开办165期。三是建设少先队精神体验营地。依据"尽责任、爱集体、勤体验、惜生命、善探求、勇自强"的宁德少先队精神,在宁德建立了六个少先队精神体验营地。四是开展寒暑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2015年春节组织开展"福娃过大年"活动;暑假开展"闽宁少年手拉手"活动,加强福建和宁夏两地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
以社区工作为抓手 活跃基层少先队组织
北京市海淀区少工委
海淀区少工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有利资源,积极倡导少先队组织走出学校,深入推进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
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社区教育全面开花
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教育、科技大区,是众多高校、科研单位的驻地,区内历史遗迹、公共文化机构众多,为开展社区少先队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是依托校园周边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外少先队活动。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和紫竹院公园隔河相望,学校少先队充分挖掘"竹"中蕴含的幽雅、正直、谦虚、坚韧等品质,以"竹"为载体,通过种竹、成立护竹小队、聘请紫竹院公园高级工程师为校外辅导员、开发校本教材《竹韵》等,培育"虚怀、有恒、勤学、向上"的"望竹"少年。通过活动,不仅将社区资源纳入少先队工作框架,而且大大活跃了基层中队、小队组织。
二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灵活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少先队活动。各中小学少先队通过参观访问、科学实践、与高校"手拉手"结对等方式,组织少先队员走进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文化机构,将少先队活动与科技、艺术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走向形式和内容更加精彩丰富的另一个课堂。同时,积极邀请大学教师、科研工作者、艺术、体育工作者等走进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开展讲座、参加少先队活动等,将社区教育资源带到校园内。
三是与区域内其他单位合作,共同开展校外少先队教育活动。区少工委积极与海淀区图书馆、海淀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单位合作,坚持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突出少先队教育功能,开展红领巾讲故事比赛、"弘扬传统文化 争做美德少年--中华美德故事汇"红领巾演讲比赛、"读书小状元"评比等活动,丰富了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队员的全面成长。充分利用"六一""10·13"建队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在中华世纪坛、圆明园、颐和园、香山公园等开展少先队员集体入队、主题队日、志愿服务等活动。
二、坚持开展"假日小队"进社区主题活动,活跃基层少先队组织
利用寒暑假,在全区少先队员中发起"假日小队"走进社区活动,鼓励队员回社区报到,立足家庭、面向社区,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提前布置、精心组织,将"假日小队"活动纳入全区、学区和学校少先队工作整体计划。每年寒假、暑假前夕,区少工委均以不同形式召开学区或者全体学校工作会,结合全区教育工作实际和上级要求,布置"假日小队"活动的主题、内容、开展范围等,同时下发正式通知给学校,以便学校提前安排,统筹相关资源,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是突出小巧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队员自主性和小主人精神。"假日小队"突出的特点是"小而实"。鼓励相同志愿和兴趣的队员组合在一起,或者以小社团成员为主体组成临时"假日小队"。开展活动时,不局限于场地、规模,注重实效、形式多样。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寒假和暑假,全区就有120余所小学的500多个小队开展"'假日小队'进社区,志愿服务我先行"活动。比如,在奉献爱心、关爱他人方面,队员们走近孤寡老人,在敬老院开展慰问老人、亲情陪伴、义务劳动等;走进福利机构,看望孤儿、陪伴特殊儿童等;开展义务募捐、义卖筹款,为边远地区儿童送去新年礼物。在文明创建、环保宣传方面,队员们开展卫生清洁、垃圾分类、环保知识宣传、回收废旧电池、禁放烟花爆竹倡议等活动,开展"争当文明小使者""争当环保小卫士""文明交通从我做起 我是志愿小交警""低碳生活快乐营"等主题活动。
三是及时总结,做好经验分享。每次假期结束时,区少工委均要求各学校、学区将本单位"假日小队"活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及时发现好的做法和经验。区少工委利用学年或学期工作总结会、学区工作部署会等时机,将优秀活动案例传达给全体学校,鼓励以学区为单位做好分享交流,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准备。
三、几点启示
一是要发挥队员自主性。队员喜欢自己分组策划活动,自己组织协调,这样可以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
二是要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实际。走出校园、接触新环境,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都是新鲜的,孩子们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孩子们只有真心喜欢,才能主动将纸面上的活动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三是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只要用心发现,就能为我所用。让少年儿童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走进社会,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头脑、手脚去发现、思考、行动,更有利于孩子自我教育、自主成长。
构建"三位一体"少先队建设新格局
山西省太原市少工委
围绕社区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和区域化团建,太原团市委、市少工委于2014年7月在小店区启动社区少先队建设,着力解决少年儿童在思想教育、课业辅导、特长培养、家庭生活、心理健康、自护教育、实践锻炼等方面的问题,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少先队建设新格局。
一、"三联两带",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确立"三联两带"的工作思路,保证社区少先队建设正确方向。即联合驻地单位、街道社区、在职党员,充分动员学校、街道社区、驻区单位等各方力量,打造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工作新模式。在任务分工上,由团区委牵头,明确目标、指导实施;区社区局落实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并协调社区开辟少先队活动阵地,保证硬件设施,指导社区用好惠民资金,为少年儿童提供服务;区教育局协调各校协助配合,将教育资源向社区倾斜,帮助社区建立少先队组织、配备校外辅导员,组织管理少先队员。坚持启动一个、打造一个、完善一个,先后确立7个社区进行试点,目前人民南路社区、滨东社区少先队基本成熟。
二、建立健全社区少先队工作机制
在社区服务场所内开辟不少于30平米的社区少先队活动室,作为少年儿童服务和活动场所,并实现各社区少先队室风格一致、形成品牌。按照学校大队室标准,配备了队徽、队旗、鼓号,设置了少先队入队誓词、队歌、少先队章程、活动制度等。少先队活动室分为理想信念教育区、红领巾梦想园区、制度区、少先队风采展示区、雏鹰争章区等功能区域,展示队员风采,激励队员奋进。
为确保社区少先队工作长期开展,团区委、区少工委加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一是明确社区少先队组织构架。规定社区少先队由社区直接管理,团区委、区少工委指导监督其开展活动,驻地及周边中小学支持配合其完成大型活动。同时整合社区周边资源,动员驻地企事业单位、高校、青年文明号单位共同参与社区少先队建设。二是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制度。明确社区少先队打破学校界限,组织辖区内所有少先队员成立社区少先队大队、片区中队、楼宇小队,并选出大队委、中队委、小队委,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三是设立双辅导员制度。每个社区少先队设立专职辅导员,负责具体业务指导。社区驻地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担任兼职辅导员,便于学校少先队工作向社区延伸,利于双方协调配合。四是建立社区少先队工作制度。规定社区少先队活动开展方向,辅导员职责等内容。五是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设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制度,以确保志愿者为社区少先队开展服务,并保障志愿者权益;设立队室管理制度,保证队室配套设备的使用、管护以及队室的日常清洁管理。
三、提升服务,丰富活动,促进队员和社区共成长
工作中,团队组织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志愿服务,用好社区惠民资金,为少年儿童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开展学后托管服务。"暑期加油站"主要是在寒暑假期间为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特长培养、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服务。"四点半课堂"为辖区队员四点半放学后到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提供免费托管,消除"管理真空"。同时设立亲子课堂、绿色网吧、健康书屋等,做到"一居一特色"。人民南路社区、滨东社区、师范街社区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学后托管服务、惠及150余名少先队员。二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社区少先队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组织开展辅导员宣讲、队员讲故事、评模范树典型等活动。在社区少先队室悬挂文明礼仪三字经,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社区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设置文明言行、尊老爱幼等相关争章内容,引导队员树立文明礼仪规范。三是开展青春护幼志愿服务。依托驻地高校,组织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四点半课堂、暑期加油站、心理咨询室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特长培养、心理关爱、自护教育、情感陪护等服务。例如,与小桔灯梦想课堂、山西工商学院志愿者联合,在社区少先队员中开展自护教育;与山西青年报联合,在恒大社区少先队员中开展国学文化讲座。
在服务孩子的同时,注重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体验过程中增强小主人意识,在实践中收获快乐、锻炼成长。一是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建设"红领巾一条街""红领巾楼宇"。以小队或中队为单位成立"小小义务巡逻队",负责一条街道或一个楼道的保洁监督、文明引导,在社区开展爱绿护绿活动,对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二是设立"红领巾安全服务岗"。向社区居民宣传安全常识、交通法规、青少年维权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等,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学习自护知识,参与小区安全值勤,参与构建平安社区。三是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通过大手拉小手,引导社区居民践行核心价值观、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营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四是开展"争当美德小达人"雏鹰争章活动。把雏鹰争章活动作为社区少先队建设的评价和激励手段,通过选树"最美少年""美德少年""少年明星""荣誉小居民"等,激发少年儿童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同关注 齐携手 共育好少年
辽宁省抚顺市少工委
抚顺市少工委立足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舞台,注重依托学校力量,发挥社区功能,不断拓宽少先队工作渠道,营造了同关注、齐携手、共育好少年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以顺城一校和街道社区共建为例,主要做法如下。
一、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完善多层次的"三结合"教育格局
一是成立社区少先队组织。2000年初,顺城一校少先队在锁阳社区成立了抚顺市第一个社区少先大队。为方便所有队员都能在所居住社区就近就便参与活动,2004年学校少先队与街道社区共建,又在天丰等6个社区成立了社区少先队大队,同时指导各社区成立了中队和雏鹰假日小队。
二是组建社区少先队工作队伍。各社区少先队组建起五支教育工作队伍:以社区书记为主的社区少先队顾问队伍;以社区教师为主的社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队伍;以社区里的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为主的社区志愿者辅导员队伍;以律师、干警、武警战士为主的法制纪律安全教育队伍;以学校优秀教师为主的社区活动指导员队伍。
三是建立社区活动阵地。坚持资源共享、家园共建,依托社区少先队建立"六大阵地":学习阵地,开展读书、学习、课后辅导活动;美德阵地,开展敬老活动;爱国学军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阵地,开展法制、环保宣传活动;劳动实践阵地,开展学做家务、社区保洁等活动;娱乐活动阵地,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活动。
四是加强工作融合对接。学校开发了以社区教育校本课程,创编社区教育读本,包括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服务社区等内容,适时邀请社区教师到校为少先队员上课。每个寒暑假前夕,学校少先队邀请社区少先队辅导员进校,共同开展"同关注、齐携手、共育好少年"对接仪式,指导制定假期活动计划,确保少先队员在学校、社区都能参加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建立联系册,由校内外辅导员一起分社区统计出每位队员的年级、姓名、爱好、所在社区、委组、门牌号、家庭电话、经济状况、思想状况等信息,并分社区装订成册,便于学校和社区掌握队员情况,组织开展活动。
二、发挥优势、讲究实效,把"三结合"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以学雷锋活动为主线,培养队员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发扬学雷锋活动传统,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与团市委志愿者协会心中有爱工作站、辖区内各社区少先队先后联合开展了"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扮靓抚顺、从我做起""大手牵小手、雷锋精神代代传""心语心愿、爱满校园""万名模范进校园""向雷锋那样构筑梦想""学雷锋、做种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心天使"等主题实践活动。
二是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培养队员做社区的小主人。利用假期开展了"诵国学经典、唱红诗红歌"校园、军营、社区联谊会,"双阳同辉"书画展、美食展,"夕阳的温暖、朝阳的回报"敬老活动,"老少同乐"棋盘赛,"我家有我更精彩"等特色活动,让队员认识社会、体验生活、自我教育、自主成长。
三是积极开展关爱服务少年儿童活动。发挥"五老"志愿辅导员作用,联合市志愿者协会心中有爱工作站,经常性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系列活动。面向辖区内贫困儿童和农民工子女,设立"爱心课堂",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
"红领巾之家"开创社区少先队工作新领域
吉林省长春市少工委
2013年以来,长春市少工委抓住市委市政府开展幸福长春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千米达标工作的机遇,借助团组织力量,积极创建社区"红领巾之家",为加强社区少先队工作探索了有益经验。
一、科学进行项目论证,基本建设推进顺利
经过调研摸底和研究,市少工委提出按照项目化思路在社区试点创建"红领巾之家"的计划。按照先建阵地、后建组织的基本思路,将阵地选定、服务对象、基本建设、服务内容、人员力量和组织嵌入形式等逐一进行项目实施可行性论证,为创建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市委市政府提出每个社区要实现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达标工作,为建设具有服务功能的社区"红领巾之家"提供了场地资源,为推进社区少先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五个城区采取社区提供场地、小学少先队对口援建的方式,已建立12个"红领巾之家"试点社区,每个平均活动面积达到98平方米,共募集少儿图书91950册、电脑121台、桌椅303套、棋类等益智性活动用品百余套。
二、多元整合工作力量,工作队伍不断壮大
结合创建工作,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专兼职工作队伍。各"红领巾之家"所在的社区,由社区团委书记担任社区少工委主任,负责总体创建工作,指定社区一名公益岗专职人员、辖区小学大队辅导员担任社区少工委副主任。招募两支志愿者辅导员队伍:一支是空闲时间较多的退休干部、教师等社会爱心人士,目前已招募志愿辅导员168名;另一支是按照社区对口援建方式,从高校选派的大学生志愿者,目前已对接长春师范大学甘泉志愿者、吉林大学滴水志愿者等17个志愿者组织,按照定岗不定人的原则,招募志愿者420名。
三、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服务内容日趋多元
社区"红领巾之家"从创建之初,就把农民工、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家庭的子女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完善服务功能。"红领巾之家"建成后,来参与活动的孩子越来越多,桃源街道桃源社区、桂林街道西康路西社区等社区"红领巾之家"稳定的服务对象都达到30人以上。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各"红领巾之家"逐步摸索丰富基本服务功能。一是课业辅导,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有针对性进行数学、语文、外语等学科的辅导工作。二是快乐阅读,利用募集的少儿图书,对少先队员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开展读书分享等活动。三是绿色上网,利用社区和社会捐赠电脑,指导少先队员健康上网、绿色上网。四是特长辅导,根据孩子不同的兴趣爱好,设立国学、主持、绘画、手工、围棋等特长辅导活动课程。绿园区丰和社区、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等"红领巾之家"按照服务内容和场地条件进行了功能分区,设置有志愿者辅导课业的学习辅导区,少年儿童借阅图书的快乐阅读区,教授兴趣课的特长培养区,带领孩子做团体游戏、开展室内外活动的体验区,讲授安全自护、心理健康、防震减灾等知识的定向服务区等。
四、积极探索运行方式,机制建设日渐成熟
按照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的思路,各试点社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各自的经验。如,绿园区试点探索对口援建机制,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和资源优势,采取少先队员捐赠的方式,解决了"红领巾之家"的少儿图书、棋具不足的问题;南关区探索了开放时间弹性机制,除周一到周五下午4:30-6:00,周六、日下午2:00-4:00固定开放时间外,根据学校放假安排及家长临时托管要求,弹性安排开放时间;二道区探索了入区管理注册机制,孩子进入社区"红领巾之家"活动时签到,家长接孩子签名,并全部记录、存档,合理划分了安全监管责任;宽城区探索了工作队伍评价机制,为大学生志愿者建立个人志愿服务档案,将个人的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等内容记录在案,定期反馈至大学生志愿者所在高校。这些经验已通过社区"红领巾之家"试点工作月例会,在全市12个社区试点中全部推广。
五、嵌入式推进组织建设,组织影响日渐提升
随着"红领巾之家"基本硬件、工作队伍、服务对象和工作机制日趋稳定,市少工委开始嵌入式地向"红领巾之家"延伸团队组织工作。在"红领巾之家"全部悬挂规范的团徽、队徽标识,配备队旗、队章等少先队活动用品外,各社区少工委积极推进少先队各项建设。一是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在经常参加"红领巾之家"的少先队员中按照年龄组建社区中队,如宽城区长山社区已建立四个少先队中队。二是组织少先队员开展才艺章、学习章、阅读章等雏鹰争章活动。三是开展思想教育和团队知识教育,请老党员干部开展"唱读讲传"活动,邀请辖区小学大队辅导员为孩子们讲党史、说团情、讲少先队知识。四是利用社区内各类资源,为少先队员开辟体验空间,开展植树、科普、环保等实践体验活动,同时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社区文体活动。
社区"红领巾之家"试点工作得到了党政、家长和社会的积极肯定,宽城区、二道区等纳入政府购买项目。长春市少工委将按照城区每个街道至少建设1个的标准,新建续建社区红领巾之家40所,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努力把社区"红领巾之家"打造成促进社区少先队工作的新平台。
开展社区少先队教育 搭建少年儿童成长平台
江苏省无锡市少工委
近年来,团无锡市委、市少工委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团队育人的优势,扎实推进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
一、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组织互动。积极实施团队工作"三纳入",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着力推进少先队组织的校地互动。全市街道(乡镇)一级已建成社区少工委46个,组建率达60%,城区已做到全覆盖。少工委正逐步向社区推开,现已建成122个,个别城区已达100%。
二是活动互补。全市建有"吴文化少年科学院"等200多家红领巾小事业,为少年儿童开辟了健康成长的快乐天地,在少年儿童中倡导"今天干小事业,明天干大事业"。红领巾小事业为社区少先队开展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各级少工委按照"一居一特""一街一特""一区一特"的工作思路,立足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使社区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少先队活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如,今年滨湖区启动实施的关爱未来新市民"伙伴计划",全区各社区"三星级"青年爱心服务站与本地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结成互助伙伴关系,社区少年儿童直接与外来流动少年儿童牵手,在爱心捐助、体育锻炼、心理咨询等8个方面开展互助活动。
三是评价互通。在少先队员中实行假期社区报到制,各级少先队组织假期前主动与社区联系,85%的学校大队部下发联系卡。通过在联系卡上加盖统一印章,或者是环保章、和谐章、学习章等"雏鹰争章"特色章反映队员暑期活动情况,并以此作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依据,列入品德操行考评内容,量化记入个人及所在中队评优选优成绩。假期社区活动评价制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构建起学校、社区、家庭三方统一的评价体系。
四是阵地互享。社区少先队通过"借台""搭台"拓展工作阵地,采取与其他组织合建、合用等方式,在场所利用上适当划分功能区域,在时间安排上适当错开时段,最大限度扩大少年儿童社区活动空间。
二、大力加强工作队伍保障
全市大力推进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积极吸纳,不断壮大队伍总量。2004年9月,成立了无锡市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总队,吸收了一批关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人士,作为少先队工作的"智囊团""后援团"。区、街道(乡镇)基层少先队组织定期招募聘任志愿辅导员,不断为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如,崇安区少工委通过联系有关单位和部门,为全区各中小学选聘了法制辅导员、交通安全辅导员各一名,根据学校需求深入各社区协助开展少先队活动。至今为止,全市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已达3300余名。
二是分类指导,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是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年起,在全市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举办辅导员任职资格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团市委、教育局、少工委颁发资格证书。针对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来源广、构成多样的情况,积极发挥区、街道(乡镇)二级少工委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将培训任务落实到基层,努力使培训工作做到校内和社区相结合,常规性和季节性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普及教育和个性指导相结合。
三是各用所长,充分发挥队伍作用。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深入分析志愿辅导员状况,建立了思想道德宣讲、技能才艺培训、健康成长指导等类别组,并选派到相应社区提供专业指导。白发苍苍的革命前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创业实践,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报效祖国;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的青年志愿者以富有亲和力的形象,与少年儿童同欢乐、共成长,在活动中一起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家长和队员共同参与的师生活动、亲子活动,将"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引向深入。
四是注重激励,有效调动队伍积极性。注重对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的精神关怀。每逢教师节、新年到来,及时为志愿辅导员送上亲切问候,在学校、社区有重大活动时邀请他们参加,在他们身体不适或需要帮助时主动关心,爱把社区、学校和志愿辅导员紧紧相牵,也换来了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对工作的加倍热心和支持。
完善组织建设 延伸工作手臂
山东省青岛市少工委
青岛市少工委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社区阵地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社区少先队工作。
一、健全完善社区少先队组织机构
一是建立完善社区少工委。按照全团带队要求,依托社区团建抓队建,在街道一级建立社区少工委,在农村社区根据实际建立少先队工作机构。联合市教育局、市民政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通知》,在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以及活动组织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二是建立完善社区红领巾理事会。在街道、居委会层面普遍设立社区红领巾理事会。理事会主席、副主席、理事均在社区少先队员中选举产生,采用任期制。社区队员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竞聘上岗参与工作。在此基础上,以楼组为单位,广泛建立灵活便利的雏鹰假日小队,作为队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定期开展活动。下发《关于加强雏鹰假日小队建设的意见》《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实施细则》《雏鹰假日小队辅导员岗位责任制》等文件,指导规范假日小队发展。广泛建立小队之家,要求有名称、有目标、有制度、有活动、有阵地。在社区红领巾理事会、假日小队中,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
三是加强社区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聘任各区、市下派到社区的教育助理担任兼职社区辅导员,协助团工委书记抓少先队工作。另一方面,广泛吸纳热心少年儿童教育工作、有专长的人士作为社区兼职志愿辅导员,并将社区辅导员纳入全市辅导员队伍统一管理。一大批老干部、老军人参与其中。加强社区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
二、加强社区少先队阵地建设
一是建设红领巾特色阵地。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社区队室。广泛建立红领巾绿地、红领巾宣传栏、红领巾一条街、小队之家、雏鹰争章基地等,为实现队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条件。例如,市北区麦迪绅社区建立了供孩子们开展娱乐活动的"雏鹰之家"、开展阅读的"红领巾书吧"、锻炼劳动能力的"红领巾护绿园地"。积极将社区的居室、楼道等公共场所,开辟为少先队活动阵地。有的社区以队员家庭为活动阵地,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任辅导员,建立"社区小队之家"。
二是依托社区资源建立少先队教育阵地。充分利用社区辖区范围内的学校、工厂、科研机构等场所,创建少年科学院、少年自护教育基地、少年法律学校,组织队员参观、学习和实践,使社区少先队活动更生动。如市南湛山社区与辖区单位共建青岛少年活动中心科学教育阵地、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传统教育阵地、海军潜艇学院国防教育阵地、东海法律事务所普法教育阵地、青岛老年大学文体活动阵地、森林公园的植物认知阵地等6处少先队活动阵地。
三、开展社区实践教育活动
一是引导少年儿童在体验中成长。市少工委在全市开展"传唱道德新歌谣"活动,各社区少先队将歌谣与游戏、集体舞等形式结合起来,使歌谣更易于传唱,取得良好效果。围绕文明过年,开展"共度欢乐吉祥年、我做文明小福娃"寒假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社区春节文明氛围营造、学习研究春节习俗,开展争当"健康小福娃""勤学小福娃""爱心小福娃"等活动。以"培育爱心花蕾,争做爱心飞扬小天使"为主题,开展爱心社区行活动,组织少年儿童参与社区爱心行动。围绕创建平安青岛,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参与"平安社区"创建,提高自护能力。
二是在"雏鹰争章"中锻炼成才。加大"雏鹰争章"活动进社区力度,坚持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自主。在学校评选先进的条件中,加入社区评价意见,做到学校、社区争章的衔接统一,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根据社区实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兴趣和内在需求,设置切实可行、利于操作的争章项目,制定相应争章标准。如市北区在社区内开展"小雏鹰争戴社区章"体验活动,设立区和街道两级社区章,获得五枚街道社区章,可获区级社区章,有效调动了少先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家长和成年人参与社区建设,营造美好家园。每年寒暑假,组织开展争当"社区文明小使者"活动, 队员在社区内通过模拟体验、集体体验、换位体验、自我体验等形式,体验感受"文明宣传员""文明监督员""敬老服务员""小小环保员"等多种角色,散发文明社区标语、传唱文明新歌谣、做文明小主人。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创城我能行六个一"活动,以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方式开展社区服务。
加强社区少工委建设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广东省中山市少工委
团中山市委、中山市少工委大力推动社区少工委建设,目前全市24个镇区、277个社区村委已成立社区少工委163个。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今整合资金150万元,吸引社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社区少先队活动20万人次。
一、明确目标,分阶段实施
借助基层团建,拓展少先队校外工作。2012年下发《关于推动成立社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分四个步骤推动社区少先队建设:第一阶段是摸底调查,争取支持。由各镇区团委(团工委)、少工委广泛征求镇区党委以及社区意见、争取支持,对社区少工委建设实际条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第二阶段是搭建架构,建立制度。由条件具备的社区进行试点,探索和总结社区少工委有效运作的组织架构、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活动开展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积累经验。第三阶段是盘活载体,大力推广。通过第二阶段社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社区少工委建设,及时总结和调整建设模式。第四阶段是总结提升,不断完善。及时归纳在开展社区少先队工作中的好思路、好方法,加以总结、提炼、沉淀。
二、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争取党政和社会支持。在推动社区少工委建设过程中,各级团、队组织积极整合镇区教办、宣传、民政、综治、公安及关工委等相关部门资源,合力打造少先队校外活动新阵地,努力实现少先队与社区"双向服务、实现双赢"。比如,东区花苑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少工委主任吴锡良,热心支持社区少工委建设,争取资金20万元对花苑社区少先队活动阵地进行升级改造。
二是组织红领巾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少工委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社区红领巾志愿者队伍,有村委会干部、学校辅导员老师,也有社区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等"五老"人员,还有社区的热心居民、大学生志愿者等。通过社区少工委建设,红领巾志愿者成了一只活跃在校外的辅导员队伍,有力促进了社区少工委各项工作和活动开展。
三、发挥作用,促进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和素质提升
一是丰富社区少年儿童生活。社区少工委有效结合所属社区艺术文化特色,开展剪纸、风筝制作、粤曲学习、粘土陶艺制作、舞蹈、书法、环保活动、课外阅读、各类兴趣小组、关爱老人等一系列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丰富了课外校外生活,让孩子们不再宅在家里、迷恋电脑游戏。
二是组织开展特色服务。比如,东区新鳌岭社区少工委开展"护新芽成长计划",通过联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大学生志愿者、社区退休老干志愿者、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等校外志愿辅导员力量,为孩子提供学业辅导,开设舞蹈培训、手工制作、英语口语等兴趣爱好班,深受广大社区家庭欢迎。
三是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南区北台社区少工委通过开展"我为爷爷奶奶过生日"活动,组织社区少年儿童在暑假期间为孤寡老人庆祝生日,在服务空巢老人的同时,深化了传统美德教育。小榄镇永宁社区开展的中秋月饼盒回收DIY活动,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孩子们的作品在社区内进行义卖,培养了少年儿童环保公益意识,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围绕"四有"工作目标 推进社区少工委建设
重庆市渝中区少工委
近年来,共青团渝中区委、渝中区少工委不断加强和完善少先队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和社会化运行机制,探索少先队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新途径,"有制度、有队伍、有阵地、有实效"的工作目标,实现在全区11个街道、77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少工委。
一、健全完善机制,推进工作有制度
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团区委、区少工委深入社区开展调研,与社区工作人员、家长、少年儿童面对面交流,了解少年儿童的实际需求,发现问题、听取意见。经过梳理汇总、反复研讨,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了《社区少工委工作细则》、《社区辅导员工作规范》、《社区少工委工作职责》、《社区少工委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家长联系制度》、《社区少先队活动公约》、《社区青少年维权岗工作职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从机构、人员、活动等方面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起工作约束,为做好工作打好制度基础。
二、汇集多方力量,推进工作有队伍
在街道社区党政大力支持下,加强社区少工委队伍建设。一方面,搭建社区少工委班子,由街道社区中分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兼任社区少工委主任,吸纳共青团、教育、关工委、文化、政法、公安等部门的相关同志作为少工委委员,定期召开社区少工委会议,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措施,总结工作成效,确保工作落实;另一方面,聘任热心少先队和少年儿童工作的家长、教师、退休干部、大学生等作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同时,联系协调辖区内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委、社会组织等负责人加入社区少工委,实现多方联动,形成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整体力量。
三、整合社区资源,推进工作有阵地
在充分利用社区已有活动阵地的基础上,以建在各社区街道的城乡社区市民学校为依托,在科普室开展科技宣传、科普体验等活动,在阅览室开展读书会、演讲比赛,在舞蹈室开展才艺比拼、形体培训,在计算机室开展动漫设计、周末电影等形式多样、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与小区物业、业委会等沟通联系,利用楼宇、小区,建立少先队中队、小队,选拔少先队小干部。同时,积极整合资源,组织少年儿童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劝导、环保宣传等活动,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开展革命教育,走进大自然聆听地球母亲的声音等,让少年儿童在实践体验中长知识、增才干。
四、打造品牌活动,推进工作有实效
一是"四点半课堂"解除家长后顾之忧。通过"队干部+社工+志愿者"模式,由社区少工委牵头,引入社会组织和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课业辅导、亲情陪护、心理疏导等服务,解决少年儿童放学后无人照看的实际问题,解除家长后顾之忧,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评。
二是"暑期实践体验"确保离校不离教。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少工委结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的特点,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好融入城市生活;解放碑街道临江门社区少工委开设暑期托管班,集教育、生活、活动于一体,把社区办成孩子的"新乐园";上清寺街道上清寺路社区少工委组织少年儿童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新华日报》旧址、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曾家岩周公馆等革命遗址,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石油路街道煤建新村社区少工委开展暑期青少年自护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游戏互动、知识讲座、实践体验,提升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三是培养社区少先队小干部自主能力。定期开展青少年宫和社区少工委"宫社联动"系列活动。每季度组织社区少工委推荐的优秀少先队小干部,走进青少年宫参加为期两天的小干部培训,通过情景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岗位体验、素质拓展等方式,培养自主能力、增强对少先队组织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带动更多少先队员参加社区活动。
推进社区少先队建设 活跃社区少先队工作
云南省昆明市少工委
昆明市少工委积极探索社区少先队建队,完善组织机构,借助社区阵地,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促进社区少先队工作活跃。
一、夯实基础工作,加强社区少工委建设
健全组织机构,探索成立社区少工委。昆明市西山区永顺里社区少工委于2011年6月成立,由社区党支部牵头,社区团工委具体负责。社区少工委采用"双主任制",设主任两名,由社区团工委书记、辖区内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兼任;3名副主任由社区共建单位、派出所团支部书记兼任。委员由社区内的"五老"人员,社区妇代会主任,学校中队辅导员,学校法制副校长,与青少年工作有关联的单位干部,优秀在职党员,热爱青少年工作且素质较高的居民、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等担任。五华区翠湖社区少工委由社区党委副书记兼任少工委主任,社区团工委书记兼任副主任,社区团工委副书记担任社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在此基础上,组织社区内的少先队员成立社区少先队大队,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了社区少工委《工作规范》、《少工委委员分工及职责》、《工作例会制度》、青少年学习培训制度等制度规定,明确了社区少工委的职责。
二、开展"五小系列进社区"活动
一是"小课堂"遍布在社区。针对假期孩子在家无人看管的问题,开办了社区少年儿童"假日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绘画、剪纸、外语、电脑等学习培训活动。二是"小服务"奉献在社区。组织社区少先队员成立"护绿环保小分队",开展爱绿、护绿、卫生清洁等活动,参与社区环境治理、清理楼道,争做文明宣传员。三是"小使者"助人在社区。在社区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志愿者,定期为残疾孩子辅导功课;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做家门口志愿者活动,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文明从我做起"的理念。四是"小模范"引领在社区。开展社区"四好少年""文明小使者""父母小帮手"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榜样,引导孩子们崇尚文明、崇尚先进。五是"雏鹰假日小队"活跃在社区。利用周末假日,组织少先队员成立雏鹰假日小队,在社区开展主题队日活动。
三、服务社区少年儿童成长
一是完善服务功能。建立社区儿童之家,配置了电子琴、电脑、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配备了儿童读物、益智类玩具,建立"阳光书吧+家长学校+文体乐园"三位一体的功能室,着力打造融生活服务、信息服务、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儿童工作和社区工作的融合。建立社区绿色网吧,组织少先队员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二是建立普法教育基地,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永顺里社区少工委设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宣传栏,开展模拟法庭、自护教育等活动。成立了"少年小警营普法基地",依托辖区派出所资源平台,共同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提高青少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防护能力。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对辖区内少年儿童进行调查摸底,按片区归类并建立名册档案,重点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名册档案。依托社区志愿者协会、社区儿童之家,建立社区志愿者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结对制度。发动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五老"等担当流动儿童的"代理家长"和义务辅导员,开展"大手牵小手""心手相连"等活动。
建设社区少先队组织 发挥社区少先队功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少工委
哈密地区积极加强社区少先队建队,依托社区阵地,大力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探索社区少先队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
一、建立健全社区少先队组织机构
在全地区的65家社区中,已有38家社区建立社区少先队,配备了38名兼职少先队辅导员。哈密市少工委出台社区少先队工作实施细则,由市团委、少工委牵头在各街道建立街道少工委,街道团(工)委书记兼任少工委主任;街道团(工)委、少工委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立社区少先大队,社区主任或团支部书记兼任大队辅导员,并选举或推荐产生大队委。以生活区为单位设中队,配1名中队辅导员和若干中队委;以楼栋为单位设小队,配小队长1名。同时,充分发动"五老"人员及辖区内相关单位在职职工、青年志愿者加入社区志愿辅导员队伍。
二、充分挖掘辖区资源加强社区少先队阵地建设
社区实践活动阵地是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保障和依托。充分利用社区已有的图书室、活动室等资源共享阵地,设立少先队大队室,建立图书角、队史资料角等。充分利用社区文体娱乐设施,如在社区健身广场开展羽毛球、足球、跳绳等体育活动,把社区健身广场变为"红领巾健身娱乐基地"。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实践活动阵地,如哈密市丽园街道少工委在辖区内成立了消防、气象等5个青少年活动基地等。
三、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相关制度规范
一是到社区报到制度。由学校和社区在放假前联合下发家长通知书和社区活动安排表,发动队员假期到所在社区报到。队员假期参与社区活动,由社区辅导员做好记录,开学后交到学校,作为评优依据。二是双向考核制度。对社区少先队组织、辅导员和社区少先队员实行双向考核,不仅对各社区少工委进行目标量化考核,也对社区优秀志愿辅导员、少先队员的情况定期向相关单位、学校、家庭进行反馈,调动各方积极性。三是建立档案制度。对社区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建档,及时收集整理总结活动情况,提升教育效果。
四、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发挥组织功能
充分利用节假日、重要纪念日和寒暑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和服务活动,全年社区少先队活动达46场次,参加人数达3900余人。一是环保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绿色还给大家""清理社区卫生死角"等环保活动,增强队员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每个寒暑假至少达到2次。二是尊老敬老活动。开展"红领巾社区关爱行动",在节假日组织少先队员慰问社区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购买节日用品、表演节目,送去红领巾的祝福。三是平安自护活动。举办平安教育、法制讲座等,发动队员寻找社区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每个寒暑假至少开展1次。四是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开展社区书法大赛、绘画大赛、作文比赛、亲子运动会、大讲堂活动,丰富队员们校外生活,每个寒暑假可达3次。五是服务活动。开展"六点半工程"、进城务工子女"快乐之家""心理咨询小屋"等服务,帮助家长解决课余时间孩子缺少活动和管理的问题。
坚持开展"小虎子"假期教育实践活动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少工委
"小虎子"活动最早源于海港区一街道办事处针对辖区内双职工家庭多、假期孩子无人照顾的情况,成立了海港区第一支"小虎子队",将少年儿童组织起来开展安全教育。经过逐步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由秦皇岛市海港区团委、区少工委统一指导和管理,街道、社区具体组织,学校和社会各界参与配合的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年儿童假期实践教育活动。
团区委、区少工委和街道、社区是小虎子活动的主要组织单位。区少工委负责活动的统一指导和机制建设,把握活动方向;学校主要组织动员本校少先队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街道、社区具体组织实施活动。社会各界热心单位和个人是活动的支持者,为活动提供信息、阵地、辅导员等方面的支持。同时,积极采取社会化合作,联合有关企业为活动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如制作活动手册、宣传卡、海报等印刷品。
每年寒暑假前,区少工委召开由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街道少工委主任参加的"小虎子"活动动员会,对活动进行部署,并为全区近3万名少先队员发放包含有小虎子名片、活动提示、活动日志、活动反馈、社区报到卡等的《小虎子活动手册》。少先队员持社区报到卡到社区报到登记,参加活动后填写活动记录。假期结束时,由社区辅导员填写鉴定,开学后发给队员,由队员持手册再到学校参加总结队会,产生校级优秀"小虎子队员"。同时,团区委、区少工委通过各单位的申报,评选出区级优秀小虎子队员、辅导员和优秀社区。这种采取学校、街道多方评价的办法,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少先队员的参与积极性。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化,活动内容也由最初单纯的安全教育,拓展到道德实践、文体实践、劳动实践、法律实践、国防实践等诸多方面,成为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
在社区中立足 在社区中服务 在社区中成长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少工委
近年来,黄山市屯溪区少工委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和优势,以"红领巾立足于社区、红领巾服务于社区、红领巾成长于社区"为宗旨,以少先队"五有"(有组织、有队伍、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为基础,加强社区少先队工作,努力构筑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
一、加强社区少先队基础建设
一是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按照就近就便和少先队员自愿原则,以小区、楼群为单位组建社区大、中、小队。中队基本以社区网络为单位,在少工委领导下,小队以队员的兴趣爱好组编,并通过自我报名、现场演讲竞聘等方式,选举队干部。全区建有16个社区少工委,每三年换届一次,与区级少工委换届同步进行,其中区级少代会代表中社区代表名额不低于15%。
二是健全社区少先队工作队伍。为增强基础工作力量,组建了一支由大中专学生、青年志愿者、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家长和退休老教师等组成的社区志愿辅导员队伍,负责节假日对队员们的授课、活动指导等。大队辅导员由社区团支部书记和学校的大队辅导员组成,负责整个少先队工作的协调、组织、管理、服务。中队辅导员由青年教师、社区内退休老同志等组成,负责各中队活动的组织。目前,共聘请校外辅导员300余名。
三是完善社区少先队工作活动机制。制定《社区少先队辅导员职责》、《社区少先队大队委职责》,以此来指导社区少先队工作的开展,使社区少先队工作有规可循、管理规范。每次活动均要求记录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参加活动人数、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做到每次活动规范有效、记载完整。
四是拓展社区少先队活动阵地。依托区域化团建,充分整合辖区资源,通过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青少年之家、青少年教育基地、留守之家等阵地,为少年儿童提供服务,搭建成长平台。逐步建成了稽灵山社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徽山路社区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柏树街社区书画苑、上新社区青少年影院、荷花池社区四点半课堂、黎阳街社区气象科普基地、老街社区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等特色活动阵地。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为使少先队员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感受社区,社区少先队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送春联、经典诵读、包粽子比赛等活动;利用"七一""八一"等节点,开展祭扫烈士陵园、参观教育基地、邀请老同志现场讲述革命史等活动。把组织意识、道德养成、政治启蒙、成长取向等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实践中。
二是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徽山路社区利用双休日,在种植老专业户("五老"人员)的指导下,组织队员到开辟的种植实验地里拔草、锄地,让队员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培养从小爱劳动、不怕苦的精神。柏山社区利用寒暑假,开展少年儿童社区体验活动,举办社区趣味运动会、跳蚤市场、一日小导游、一日小楼长等,丰富了少先队员的假期生活。
三是开展项目化服务活动。针对社区中的留守、贫困等特殊队员,柏树街社区少工委、前园社区少工委等与昱中阳光社工服务社合作,承接"成长相伴""关爱留守儿童"等少年儿童服务项目。为帮助贫困少年儿童,共走访排摸34户贫困家庭,建立信息数据库,开展社区活动3场、小组活动6场、个案辅导16例。为促进亲子关系,开展"保护鸡蛋""创意DIY"等活动。为帮助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开展"破冰之旅""感受本土文化"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