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未来网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实践活动研究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教育局 杨瑞清 盛楠
摘 要:本项研究紧密结合玉泉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区域发展状况,通过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历史文化、蒙古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实践活动,认真探索少先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特征及规律,研究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载体和方法,努力培养和提高少先队员的认同感、认知力和感受力,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一、研究概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多次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而且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因此,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是我们国家和各民族发展的战略需要,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儿童化和民族化具有时代意义。
玉泉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不仅有蒙古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和400余年的发展历史,也保留着不少名胜景观和各民族文化遗产。蒙元文化、召庙文化、旅蒙商文化、民俗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裕的研究资源与良好的前提条件,成为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的丰厚沃土。同时,也为本项研究的成功探索奠定了可能性和可行性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和研究目的
传承本意为更替继承。其中的传字意指传递、传播,有着传授的意思;承字意指托着、接着,这里有继承的意思。既包含接受之意,又具有承接的意味。本课题是指少先队员在少先队组织中,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接受和继承,发扬、发展与创新。
本课题界定为少先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实践活动研究,定位于实践活动本身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
1.研究少先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活动的特征、内容,实践活动运行的规律及方法;
2.探索玉泉地区历史文化、蒙古族文化、地域文化、民间文化的历史起源和表现形式,研究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载体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3.论证并阐述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对少先队员进步成长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努力提升少先队员对优秀文化的认识水平、实践感受水平和行动能力,增进他们对优秀文化、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4.系统收集和总结玉泉地区少先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典型经验,利于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步骤及方法
本课题面向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十一个学校的少先队队员,其中包括9所小学和2所中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队员。参加实验中队研究的有1204名队员。
1.历史研究法。主要是分类研究历史文化、蒙古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分析其历史起源及发展趋势,引导少先队员对中华优秀文化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2.调查研究法。课题共发放两次调查问卷,了解研究对象的现状、需求,及在传承中的各方面表现。同时开展一些访谈活动。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分段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专项实践活动及少先队活动课的教育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有一定交叉。
4.比较研究法。在研究中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别进行历史与现代、实验中队前测与后测的比较及与对照中队比较分析。
5.经验总结法。认真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研究成果。开展多项研讨活动,撰写出课题的总报告和四个子课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效果分析
本课题研究从玉泉地区少先队工作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了三项教育行动研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力地促进了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广泛开展传承优秀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课题立足区域优势,以“尚德践礼,以礼养德”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数字化网络平台构建为突破,实施了四个方面的综合实践研究。
1.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相整合,在系统知识中学传承
各校少先队组织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建设了诸多校本教材,传授了中华优秀文化和礼仪的丰富知识,滋养着队员的人文素养。那颇具特色的《承载家乡情腾飞民族梦》、《火红安代跳起来》、《跟老师学喜塔尔》校本教材,实用性很强的《少儿茶艺》和《红领巾导游课》校本课程,以及由教育局牵头编写的《礼行天下》教材,立足课堂、加强整合,通过少先队组织进行实施,在实践中进行学习与锻炼,让队员们获益匪浅。
2.少先队活动与地域资源利用相融合,在开放环境中行传承
玉泉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少先队员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家乡广阔的历史资源和地域资源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栖息地。课题组积极组织队员在实践活动中,寻访玉泉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风民俗,追根溯源地进行归纳整理,培育着队员关心家乡、热爱祖国的朴素感情。在行动研究中,开展“家乡文化大搜索” 和“做家乡文化传播者”活动,参与红领巾小导游和穿越玉泉大街小巷活动,感受玉泉的今昔变化,宣传玉泉新面貌。
3.少先队活动与特色教育相切合,在丰富的实践中验传承
在继承和发扬蒙古大草原特色文化中,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如在传承搏克运动弘扬非遗文化教育活动中,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收集搏克纪实资料,校园里形成了以搏克为品牌的少先队文化氛围;创建“索伦噶小博物馆”,成为队员们了解蒙古族风情、促进民族团结的教育基地;少先队员将蒙古族风情绘制到风筝图案中,制作了“蒙古包”风筝、“雄鹰”风筝等,激发了队员们了解家乡文化的热情,充分感受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好;少先队组织队员学唱和欣赏蒙古族民歌和快乐生活的情景,体验蒙古人民豪情奔放与豁达的人格魅力,使队员们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4.少先队活动与数字化宣传相结合,在多端的媒介中载传承
2014年玉泉区教育局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开拓数字化网络互动共享平台,创新道德教育模式,扩展道德教育空间。研发了玉泉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小课堂”电子课本、教辅材料、教育教学资源包,引导队员进入生动、丰富的礼仪教育情境和学习状态。数字化平台里储备了丰富的资源,涵盖了从学习到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以个性化、分散化、网络化的运行方式让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方式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请见表1的显示。
表1:队员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情感、兴趣的选择趋向(单选百分比)N=1204
以上数据清晰地表明,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显著程度,体现出活动开展和实施的实效。
(二)集中开展传承优秀文化的“五个一点”实践活动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有目的开展“五个一点”教育行动探索,努力探求少先队组织教育的一些有效的途径和载体,通过行动检测验证其可行性效果。
1.讲一点中华文化故事:讲解玉泉景点中昭君出塞、胡汉和亲、御马刨泉的“小故事”,追寻玉泉历史发展的足迹;收集塞上老街的变迁和老街周边景点的各种传说故事,感受到独特的民族魅力;探索安代舞起源故事和博克运动故事,增强着队员的民族自豪感……从小小故事中激发少先队员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兴趣。
2.传一点民族精神精华:我们组织队员学习成吉思汗,嘎达梅林和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爱国精神;传播蒙古族拚搏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战胜各种困难的民族精神,亲自体验铁木真的英雄气概;赞颂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和谐精神……一点一点地学习和继承,进步成长就有了源泉和动力。
3.做一点中华美德行为:为了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民族传承性和思想有效性,课题组倡导队员从每件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每人每天做一点,积淀起来就是一个个大进步。红领巾小导游服务的敬业体验,向非遗传人现场学技艺、承友善,弘扬国粹文化中正直、公正的做人品格……在小小行动中践行美德。
4.创一点玉泉文化作品: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有发展,有一些新的创造。课题组将这一目标作为少先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彰显少先队员在传承玉泉文化中的智慧和创新力量。从创建文化博物院到创编少先队集体舞,从自主创作图画、剪纸作品到创造蒙古棋的新形式、搏克运动的新玩法,蒙古民歌的新歌词,这些使少先队员在创作中兴奋不已。
5.赞一点传承文化榜样:中华优秀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根脉,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必须有榜样可学,有范例可学。这样才能带动更多的队员投入到传承的行列中,启发他们领悟优秀文化的真谛,更好地懂得传承的意义。课题组自始至终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传承之星”、“美德之星”的表彰,争上“江嘎排行榜”、“安代礼仪奖章”的颁发,多种多样作品的获奖,不断鼓舞队员们在传承活动中成长。
(三)大力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的传承活动研究
课题组紧紧抓住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的一些细节进行传承优秀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分步骤地开展了说课的研究和上课的研究,逐步探索提高实效性的标准。
1.组织意味。不少中队的活动课突出了少先队的组织特征。有庄重的仪式,有小队的组织作用发挥,有少先队的民主生活,有中队队员的组织归属的凝聚,体现了少先队组织的影响力。
2.文化品味。不少中队的活动课彰显了优秀文化的表现力。从日常文化的品味、艺术审美品味和价值理解品位三个方面展现玉泉地区历史文化和蒙族文化的魅力,使队员努力去学习、去欣赏、去传递。
3.地方风味。不少大队、中队的活动课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那些著名的古老传说,那些充满乡土气息文化作品,那些在寻访老街巷、老艺人中的体现的真情实景,那些玉泉地区民族特有的集会、游戏和曲目的再现……给队员们留下了传承优秀文化的深深印迹。
4.生活趣味。不少大队、中队的活动课充满着丰富的生活味道。他们到塞上老街亲自品尝饮食文化的滋味;他们去大召感受历史名城的美味;他们亲手制作蒙古风筝、绘出五彩斑斓的脸谱,品着茶道技艺的香味;他们在蒙古棋艺、歌曲、舞蹈的学习中领略生活的趣味……生活化、形象化的活动使队员们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着传承接力。
(四)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研究取得良好的实效
1.提升了队员对传承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表2:少先队员认识问题的选择取向(单选百分比) N=1204
数据结果表明,实验中队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均超过86%,对参加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实践的认同感达到了97%。同时,第四题为逆向选择题,、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缺少信心者仅有12.2%,87.8%的队员对传承未来充满信心,远远超出了前测水平。可见,经过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的实践活动,队员们呈现出较好的认知水平,认同度高,实效好。
2.提升了队员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感受力
表3:少先队员在传承优秀文化中的主要收获(多选) N=1204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实验中队的队员们后测与前测对比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了近37个百分点;民族精神的自信和为之骄傲的感情提升了48个百分点。队员们亲身感受到玉泉地区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和新发展。广大少先队员在实践中品尝到古城焕发的新韵味,更加感激党和政府好领导,为这座历史古城区的古今和谐对接点赞,不断提高历史两重天的感受力。
3.提升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性
表4: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自觉性比较(单选) N=1204
如表4所示:活动经常和比较需要别人督促所占比例已由34.7%降至12.4%,不需要别人督促的比重达到83.4%。可见,队员们参与活动自觉性的提高幅度。有的队员说:“我很喜欢当这个小导游员,能把家乡的文化通过我的讲解让众多的人了解真的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4.提升了队员传承优秀文化的行动力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出了这样一道测试题:当发现有人参观景点时在纪念物上乱涂乱画时你的态度是什么?前测时,15%的队员选择置之不理。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队员感受到文物的珍贵,表示“置之不理”队员的仅占0.9%,更多的队员选择劝阻,还有的队员能想办法去掉痕迹。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队员们都会走进各景点,铲除小广告、清理景点垃圾等。可见,绝大多数队员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更加自觉。
5.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的实践活动,很重要的一条是对少先队员产生好的影响和有力的带动,内化于心,外化为行。队员们亲自策划活动、积极参与活动。截止到2015年5月的统计,队员们对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活动满意度高,认为这项活动已深入到每个队员心里的比例高达93.7%。可见,本项研究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已经达成。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一,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精神的传承
少先队传承活动的核心目的是引导队员在思想上得以认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行动中知道怎样去做。我们要传承的不仅仅是优秀的物质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德这些精神文化。所以应从这样一个大的视角去研究规律并进行实践。
第二,成功探索出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活动的特征
1.具有组织性特征。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的实践活动是通过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的组织进行并完成传承任务的,不断提高着组织的学习力、实践力和凝聚力。
2.具有体验性特征。少先队员正是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领悟了优秀文化的魅力,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新的发展。
3.具有自主性特征。少先队员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领悟文化传承的目标及要求,争作实践的小主人、文化的小主人、研究的小主人,体现出少先队员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自主,进行自我实现和自我教育。
4.具有快乐性特征。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活动是生动活泼又充满情趣的,会给少先队员带来新鲜的故事和引发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心中产生愉悦的心情和跃跃欲试的思考。
5.具有承接性特征。在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活动中,重要的任务是传与接成为一个能动的键条。历史文化留给后代的许多宝贵的精神、态度和修养,成为了少先队员继承发扬的宝贵财富。从先辈身上学到的好思想、好品质,正在薪火相传不间断地进行。
第三,“五个一点”活动是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活动的有效方式。课题组开展的“五个一点”教育行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载体,适合少先队员从一点一滴地学起,从一点一滴地做起,细水长流,循序渐进。这样操作,简便易行,利于普及推广。
第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的必由途径。玉泉地区社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雄厚,教育内容形象、具体,教育时空广阔,是少先队开展优秀文化传承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
第五,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的载体保证。在实践活动构成中很重要的要素是工具和载体。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中,应更加重视实践体验、参观法、故事法,特别是少先队活动课的应用。时尚娱乐和网络交流也逐步提上日程,以适应今后不断发展着的信息时代需要。
四、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展望
本课题研究尚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从内容上看,我们是以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研究目标,但缺乏对家庭层面的研究。家校合一投放的研究力量不够。这是需要大力加强的。
(二)从运行机制上看,我们以活动研究为主,缺少对玉泉地区传承优秀文化建章立制的研究。从长期发展上其实制度恰恰是统领计划、进行检查评价和督导,取得教育工作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