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闻联播 > 正文

300万燕赵青少年 同享“家乡文化大搜索”

2017-04-25 17:04:43 来源:

  家乡文化是一方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涵聚着厚重、持久、旺盛生命力。河北作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大省,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浓郁的文物史料,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题材丰富的红色文化,群星闪耀的名人文化,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塑造……这些得天独厚的优秀文化是青少年宝贵的精神食粮和不可或缺的人文涵养,对于燕赵儿女未来潜力的迸发、灵感的闪现、才能的发挥积蓄着巨大的力量。

  然而,河北省少工委在几年前开展的一项关于“家乡文化认知状况”调查却给出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家乡文化对广大青少年的有效影响不容乐观,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例如:保定市86%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定窑遗址是保定的文化遗存;邯郸市97%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毛遂自荐”等成语出自家乡邯郸;廊坊市大多数孩子不知道安次区富士康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所属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开始,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把他们熟悉的家乡文化尤其是建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搜索、实践体验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2005年,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少工委启动实施了“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以县域为单位,发挥耳闻目睹、就近就便、情感共鸣、整合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利用身边的家乡文化元素熏陶青少年。搜索的内容不仅包括家乡历史、文化、典故等知识,而且还包括现代产业、现代科技等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队员们上网查找,翻阅史料,实地考察,“驾驶”着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搜寻着自己身边这片土地上的精彩,感受着河北的悠长历史和快速发展。活动开展得到了基层少先队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仅2009年以来,全省就征集反应家乡历史地理、古今名人、民俗风情、风景名胜、红色文化、现代企业、农村新貌等古今文化内容的照片12万余张,文章38万余篇、DV作品2639余部、绘画作品16万余幅、手抄报34万余篇、手工作品4万多个。2009年六一儿童节,河北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快乐作文——家乡文化大搜索特刊》,刊登了全省少年儿童赞美家乡的游记、散文、演讲稿、作文等优秀作品近200篇。为了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还组织专门人员编辑了《可爱的家乡——平泉》、《可爱的家乡——井陉》《可爱的家乡——威县》、《可爱的家乡——昌黎》等154本家乡文化电子书,为家乡文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110万人直接参与了河北青少年“家乡文化大搜索”丛书网评会,通过网络互动,感受家乡之美,接受文化熏陶。前不久,廊坊市编辑的《可爱的家乡廊坊》系列丛书一套十本,由山东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0年,各级少先队组织结合胡锦涛总书记贺信和第六次全国少代会精神,围绕落实少先队的根本任务,通过成立家乡文化讲师团、建设青少年希望活动中心、精品队会(精品课)评选、命名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等工作,探索“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的长效机制。市县两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不断丰富和拓展活动内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把热爱家乡的情感内化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品质。作为“中国电谷”小居民,保定市的中小学生参观了位于家乡的我国首座利用太阳能自身发电的大厦,对新能源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沧州市突出五项重点,即“两本书(《魅力沧州》、《中国吴桥杂技》)、两活动(“魅力沧州”文化推介活动、“武术进校园”活动)、一套书签(沧州特色文化书签)”,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唐山市西窑二小的同学们从随时都能看到的建设者的身影中,了解了曹妃甸如何从荒芜人烟的小岛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港湾;沧县旧州镇东关学校“铁狮子兴趣小组”的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保护铁狮子的“良方”;石家庄赵县石塔实验学校的学生成立了“赵州桥小研究会”,从网上和各类纸媒资料里搜出了数十万字的赵州桥故事……孩子们在学习家乡历史文化的搜索考察过程中,在参观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参观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加热爱家乡,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就会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种子,激发他们勤奋学习、强健体魄,长大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实践证明,“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既是河北各级少先队组织落实少先队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四好少年”目标的重要依托。

  五年来,经过试点探索、普遍开展、全面提升三个阶段,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不断深化、不断完善,覆盖全省172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了家乡文化“有读本、进校园、到现场、重实践、搞活动”的目标,100多万燕赵青少年直接参与其中,活动影响300多万青少年,以活动促活跃、以活动促建设、以活动强队伍的效果不断显现。各级少先队组织认真落实第六次全国少代会精神,紧密结合少先队的根本任务,尊重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不断创新、积极实践,促进“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的深入发展。

  一是围绕少先队根本任务,在活动内容上不断创新。家乡文化是个动态的概念,家乡文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为使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与时俱进,我们把新的家乡文化现象、新的家乡文化代表人物都纳入了我们搜索范围。同时,紧密围绕少先队的根本任务,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灵活设计开展活动,使“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常干常新。如,为了纪念建国60周年和建队60周年,我们在全省中小学校统一开展了“家乡文化我搜索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大中队会、“寻访家乡新变化畅想未来新生活”、“不忘党的好领导争做党的好孩子”等系列活动。广大青少年通过搜索和寻找家乡和少先队60年来的新变化,通过童谣、儿童画、书法、诗歌、作文等多种形式,描绘了家乡的美好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增加了他们对党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朴素感情。保定市成功举办了“欢迎您到我家乡”——少先队家乡文化博览会,展出了由少先队员搜索来的、最具代表家乡文化的展牌、特产,邀请当地民间工艺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进行家乡特色工艺品的制作和表演,展现了保定浓郁的地方文化,激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让在场的人员很受感染。

  二是拓展实践体验渠道,在活动形式上不断创新。重点是突出了三个环节,促进形式创新。一个是突出“搜索”环节,广大青少年通过读书、上网、走访“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多种途径广泛查阅和搜集资料,广大青少年对家乡文化有了一个框架性的认识。例如,沧州吴桥县组织全县青少年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了寻访杂技老艺人、请杂技专家讲解历史文化古迹、实地参观杂技博物馆等活动,近万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整理出大量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和其他一些人文掌故、民间谚语、杂技春典。第二个是突出“实践”环节,重在实地考察,就是在第一阶段搜索的基础上,广大青少年通过实地走访考察等方式,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现代企业等,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三是突出“活动”环节,一些地区成立了不同内容的家乡文化小社团、兴趣小组、文艺宣传队,引导青少年对自己感兴趣的家乡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整理,创作了体现家乡特色的文艺节目,使家乡文化影响更多的人。邯郸峰峰矿区的“大眼睛搜索磁州窑”小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一些地区的广大青少年通过日记、摄影、图画、DV作品、演讲比赛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家乡文化在青少年当中的传播和宣传;一些地区还各县(市、区)还开展了精品队会和精品课程评选活动、家乡特产广告词征集活动、家乡文化征文活动,组织全县(市、区)范围的中小学参与征集和评选。今年建队日前后,全省的家乡文化征文比赛、精品队会(精品课)评选将拉开帷幕。

  三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在活动机制上不断创新。一是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教育、文化、旅游、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共同推动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的深入开展。衡水冀州县委县政府对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给予很高评价,将冀州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少工委编印精美的《可爱的家乡——冀州》作为对外宣传、招商引资的读本,助力家乡的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密切与教育部门的沟通,推动辖区内的中小学家乡文化进校园工作。一些学校利用队会或团日活动时间,开展家乡文化教育活动;一些学校将家乡文化课程纳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在小学的音乐、语文、美术、综合实践、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等课程和中学的地理、历史、语文、音乐、政治、社会实践等课程中,每学期拿出一定课时进行家乡文化内容的教育,将家乡文化教育渗透在学科教育中。承德平泉县积极探索考核评价体系,开设“1+2+1”家乡文化特色课(每周一课时、每校两名专兼职教师、每班一名家乡文化小使者),定期检查指导。三是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成立了家乡文化讲师团,陆续命名了一批“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青少年家乡文化教育基地”,为活动提供人力支持和场地依托。

  “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已经成为河北省少先队组织的“品牌”活动。把家乡文化的精彩留在少年儿童成长的晴空,促进他们追求理想、热爱祖国的萌发,让活动成为河北省落实第六次全国少代会精神,围绕少先队根本任务,培养“四好少年”的有效载体,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做好结合、抓好提升、用好资源、建好阵地,结合家乡现代文明与发展进行爱党教育,迎接建党90周年。

  

  1

作者: 编辑: 未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