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科研 > 正文

北京小学生群体调查和少先队工作的对策

2017-04-25 16:58:08 来源: 未来网

北京小学生群体调查和少先队工作的对策

北京市少工委

  摘 要:本项研究从调查北京市小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参加集体活动的现状出发,分析出群体具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几个重要思考和工作决策。加强少先队制度建设,建立千优带队创建指标体系,落实少先队高级辅导员导师制培养机制,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分层有效实施,建好红领巾全媒体平台,特别是作出每日举行升旗仪式等重大举措等。利于北京少先队工作获得全面推进和创新发展。

  当代小学生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对当前北京小学生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等特征,是对少年儿童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工作,是首都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研究概况

  截至2014年1月,根据市教委数据,全市共有小学1093所,小学生78.93万人,其中,男生42.52万人,女生36.41万人。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其中,1至2年级的学生采用访谈方式,3-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方式进行。问卷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编制两套,分别是3、4年级问卷和5、6年级问卷。1、2年级学生访谈内容根据低年龄的实际情况,从3、4年级问卷中选择合适问题进行提选,调查人员进行一对一访谈。

  本次调查按2%的比例,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进行抽样。以16个区县为单位,根据各区县小学生数2%的比例确定区县问卷数。每个区县随机选取3所学校,根据选取学校同年级小学生数之间比例确定各选取学校每个年级问卷数。根据问卷数随机抽取班级和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11份,回收7611份,有效问卷7596份。针对1、2年级学生,在选取的抽样学校中,每个学校1年级学生选5人,2年级学生选5人进行访谈,共计480人,有效结果479份。

  二、北京小学生的群体特征

  (一)生活条件优越,家庭环境宽松

图1 住房面积

图2 上(下)学交通方式

  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的家庭居住条件比较好,住房面积在60平米以上的占到88%(图1);有自己独立卧室的学生也达到55%;超过半数的孩子父母每周都会给不等的零花钱;61%儿童对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评价为好(34.4%)或很好(26.8%);40%的学生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图2)。调查结果反映出当前北京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为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快乐生活条件。

  (二)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家务劳动少,应急能力欠缺

  本次调查通过“书包(日常用品)是否自己收拾”、“晚上写作业是否能自我管理”、“零花钱的处置”、“家务事是否自觉主动”等考查儿童的自理状况。研究发现,90.5%的学生可以自己整理书包(日常用品),89.7%的学生看到家中的地脏了会主动打扫,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但调查也发现:选择经常干家务的小学生只占58.5%,选择经常自己洗袜子的学生只占48.6%,不及半数,很多能够自理的事务还由家长代劳。此外,调研还显示,虽然95%的小学生能正确回答火警电话,但是对于家用电器使用中突然着火的处置,仅有49.5%的儿童做出了“断电”的正确选择(图3)。

图3 家用电器失火处置

  这些数据说明家庭教育上的误区。家长往往更多关注孩子课业学习、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培养,家务劳动的缺失和应急处置能力的薄弱,已发出强烈的信号。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鼓励小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利用专业的课程、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小学生具有操作性的应急常识和能力已提上重要日程。

  (三)小学生校园减负取得一定效果,但课外学习负担明显

  调查发现,近年来出台的中小学义务教育减负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所用时间来看,3、4年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作业,半数学生能够在1小时内完成作业,作业量有所下降。但从小学生每天上床睡觉的时间上看,调查显示,有19%的小学生在晚上10点后才休息;并且选择压力“较大”和“非常大”的学生共占17.2%。

图4 睡觉时间

图5 感到的压力状况

  一方面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课业负担的一再严格控制,而另一方面小学生却要面临睡眠少、压力大等现实困境,其中的矛盾在于各种课外辅导带来的压力。调查中,28.6%的学生每周有三次以上的课外辅导活动,只有27%的学生没有参加辅导班。

图6 每周参加辅导班次数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课外辅导也并非单纯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望子成龙”,很多也是来自于学习竞争压力和学生对自己更高的期望要求,有56.1%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班。整体而言,北京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已成为普遍现象,孩子们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学校课堂,也来自于校外形形色色的各类辅导。

  (四)以网络化和社区化为特征的大城市交往方式明显

  这一批小学生出生时互联网正在北京快速普及并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让网络真正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次调查发现,网络已经开始改变小学生的学习娱乐和交往方式。数据显示,小学生从不上网的只占17.6%,有55.2%的学生运用网络查资料,完成学习任务,有25.7%主要用于玩游戏。随着年级的升高,偶尔上网和从不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少,而上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影响自己人生价值的人”问题中,12.8%选择了“网络”,仅次于父母、教师的影响,这说明网络成了影响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信息源。与此同时,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区成为人们尤其是小学生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调查数据表明,超过半数(63.4%)的小学生经常和社区的孩子一起玩,明显高于成年人在特大型城市“陌生人社会”中社区交往的比例。小学生交往既呈现出社区化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社区人群交往的“纽带”。

图7 社区交往情况

图8 平均每天上网时间

  上述数据说明,小学生的学习交流方式有着鲜明的互联网和社区交往的城市特征。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辟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开展好社区青少年活动已成为当前少先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具备科学常识,但科学兴趣随年级升高有下降趋势

  针对科学常识的调查,本次选取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摄氏温度”及“人体的平均温度”两个题目进行考查,两题全部答对者占86.7%,说明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常识。但调查也发现,他们尚未形成探索和追求科学的自主意识,当问及学生“你会怀疑书本、老师或同学对科学知识的解答吗?”选择“经常”的仅占10.9%,而选择“从不”的占35.2%。这可能与我国教育中长期形成的“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的评价标准有关。虽然很多学生选择了喜欢科研活动,但是在对“参与科技兴趣小组”、“参与科技小发明小设计小创造”的调查中发现,选择“经常参与”的学生并不多,分别为59.6%和41.5%。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选择“喜欢科学研究”的人数比例逐渐下降。3年级为90.0%,6年级下降到78.5%,其原因可能是课内学业压力的增加和创新性教育的缺乏。

图9 对科学喜爱程度随年级变化

  因此,为了提高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质量,我们要引导小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关键是培养他们浓厚的兴趣,走上创新起步的道路。

  (六)价值观积极正向,志向追求呈现多元化

  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体发展是好的,例如对“在公交车见到老弱病残孕乘客怎么做”的调查中发现,近96.6%的学生都选择了主动让座,表现出对待弱者的基本的文明行为。在“如果你是孔融,你会”的回答中,93.8%的学生选择了“让”,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与周围人相处中礼让他人,并且对传统文化比较熟悉且认同。在“你最崇拜的人是谁”,选择“伟人”的占38.7%。还有92.4%认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93.1%认同“奋斗成就人生”,94.3%赞同勤劳致富。同时在小学生阶段就显现出更加关注自我和多元化追求的趋势。

  在对5-6年级学生关于“你的梦想是什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梦想选择各异。想“考大学”的占30.71%,想“出国”的占26.5%,想当科学家的占15.57%,想赚大钱的占9.51%。在“你认为成功的最大标志是”的回答中,70.7%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幸福”,但只有16.2%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数据显示小学生的梦想并非都是童话般的故事,也开始了对未来进行具体而现实的思考谋划。并且,由于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呈现出一定差异。

图10 5-6年级小学生梦想类型

  (七)家庭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显著

  调查显示,96.8%的小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持满意态度,学生最信任的信息源依次为父母、老师、政府部门等;在对“影响自己人生价值的人”的选择中,排在最前边的是父母,其次为老师;在对“你最崇拜的人是谁”的回答中选择“亲人”的占23.6%;在“你认为成功的最大标志是”的回答中,70.7%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幸福”。同时我们交叉分析发现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父母学历对于小学生很多方面的表现都有显著影响。

图11 5-6年级小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与学习满意程度交叉分析

图12 5-6年级小学生父亲学历与理想交叉分析

  上述结果表明,家庭生活是少年儿童最为重要的影响源,家人及亲人是影响其生活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他人。学生对家庭的高信任感、高满意度,决定了家庭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建立和发挥学校、社会与家庭之间的教育合力,真正实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八)具有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但情感与行动选择间存在差异

  调查显示:小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96%的小学生在对党、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95.4%的学生对“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表示认同。但是爱国情感付诸行动不足,在升国旗唱国歌时感觉非常自豪的比例为83.7%,去天安门看过升降旗的仅占46.2%,而想去、没有去看的人数有49.3%。另一项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学生对国家大事不关注。

图13 重新选择出生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新选择出生地”的回答中,86%的学生选择是中国,8%选择了美国。在“选择你的梦想什么”的回答中,26.5%的学生选择想“出国”。这些选择至少反映了两种倾向:一是北京的小学生身处国际化大都市,对国外相对比较了解,具有国际化视野,对于人员国内外流动认为是常态;二是在小学生选择中,爱国情感和出国等行为二者同时存在,说明小学生情感和行动选择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值得关注。

  (九)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并在集体活动中初步形成民主意识

  数据显示学生无论对自己的班集体,还是学校集体,或者队组织均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认同集体的核心观念,维护集体的荣誉,对集体有积极的情感,愿意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如,在“有人说你们学校不好,你会”的调查中,选择“据理力争进行反驳”的占89%;在“加入少先队觉得光荣吗”的回答中,91%的队员选择了“光荣”;85.7%的队员对少先队活动选择了“满意”。

  调查表明,89%的学生选择“个人服从集体利益”,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从集体发展角度考虑问题,较好处理自身与集体的关系。但如果“和多数人意见不一致时做法”的回答中,选择“少数服从多数”的仅占27.7%,66.2%的学生选择了“坚持自己意见”。表明当代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在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

图14 与多数人意见不一致时的做法

  调查发现,小学生在学校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民主意识。在“对民主选班长的态度”的选择中,81.3%学生选择“推举出最佳人选”,排在第一位,而选择“投自己”和“推举与自己关系好的”两项累计仅为9.9%。从“给你提意见的机会,你会提吗”的回答中,64%的学生选择“会”,表明大多数小学生还是有较强的自主性、参与性的。教师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建言献策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在集体活动中的自我管理。

  三、少先队工作中的思考

  (一)当前首都小学生呈现出特大型城市少年儿童特征

  根据前述分析,我们可以描述出首都小学生的总体面貌,即:伴随北京的发展,北京小学生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非常注重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参与家务劳动实践不够;普遍受到网络的影响,社区交往成为一种趋势;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需要持续加强;思想上积极正向,受父母、老师影响很大,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高度认同,集体主义观念强,但爱国情感与具体行动存在差异。这些就是首都少年儿童成长的新特点,我们的工作要结合这些特点来开展。

  (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

  党历来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提出的新要求,抓好少先队的各项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生根发芽,培养教育好少年儿童是全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去年中共北京市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京发〔2014〕10号)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市委领导对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视。

  (三)少先队组织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工作中大有可为

  首都少先队各级组织继承发展少先队工作方法、工作阵地、活动载体,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 着重解决以下八个重点、难点工作:

  1.进一步改进少先队思想教育的方法手段,真正把有意义的事办得有意思。

  2.应对新媒体和大众传媒对少年儿童思想影响的日益加深,使其成为引导思想、传递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3.提升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心中的光荣感与吸引力,使入队成为少年儿童自觉的行动与自发的追求。

  4.进一步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使队员真正成为少先队组织的小主人。

  5.规范和开展少先队中小队的组织生活,提高中小队的活跃程度。

  6.加强少先队小干部、小骨干的培养与成长追踪,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好人才储备。

  7.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在动力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辅导员(尤其是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创造。

  8.推动少先队基础理论发展,为少先队组织发展、实践创新提供动力和理论支撑。

  (四) 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家庭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少先队组织植根于教育,学校是少先队教育的主阵地。首都少先队组织密切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联动,使其固定化、规范化、制度化。父母、家庭对少年儿童影响最大,社区是少年儿童参与活动的重要场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如何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中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增强少先队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少先队工作的对策与方法

  (一)将少先队制度建设纳入教育部门的整体安排,以确保推动落实各项工作

  少先队教育必须紧紧依托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也必须用好少先队教育。市少工委明确了与市教委共同推进的22项具体工作任务,包括少先队活动课程推进、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少先队经费保障、少先队工作督导等,从制度上整体把少先队工作纳入了教育部门总体布局。同时,市少工委加强对区县少先队工作的考核,明确区县、学校少先队工作目标任务,层层督导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少工委部署并实施了每日“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礼”仪式;初一年级建队和佩戴队徽仪式等相关工作。

  (二)建立千优带队创建指标体系,加强大、中、小队建设,夯实少先队组织基础

  调研中发现,少先队工作重在基层,学校少先队组织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最直接最有效。为加强学校大、中、小队建设,市少工委制定了千优带队创建工作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思想教育强、组织建设强、骨干队伍强、工作阵地强、活动建设强,16个二级指标,明确规范了少先队大、中、小队的创建工作内容和标准。并结合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少先队活动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等少先队重点工作,每年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有效夯实了工作基础。

  (三)组织少先队辅导员分级分类培训,打造“政治素质过硬、职业精神优良、专业技能全面”的工作队伍

  从调研中我们看出,老师是学生除父母之外最信任的信息源,是除父母之外对人生价值影响最大的人。少先队辅导员作为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对队员的影响不言而喻。市少工委建立了少先队辅导员市、区县、学校三级培训体系,即市少工委主要负责市级大队辅导员骨干培训和全市大队辅导员的上岗培训、区县少工委主要负责区县大队辅导员骨干培训和大队辅导员的日常培训、学校负责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培训,由市、区县少工委分别负责组织实施。市少工委开展少先队辅导员高级人才导师制培养,以两年为周期,持续培养北京少先队的领军人物。

  (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立分层化、系统化、课程化的教育体系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实施少先队活动课是学校少先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少工委制订《北京少先队活动课实施细则》,建立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分层化、系统化、课程化的教育体系,平均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每学年36课时。在少先队活动课推进过程中,市少工委具体负责示范课例编写、少先队活动课教辅材料研发、大队辅导员分批集中培训、少先队活动课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及各项督导等;各区县学校负责少先队活动课课时的落实、中队辅导员培训、少先队活动课的公开课、观摩课等。

  (五)建好红领巾全媒体平台,用文化潜移默化对少年儿童进行影响

  红领巾全媒体平台是市少工委在总结红通社发展经验以及运用新媒体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基础上, 建立的以红领巾通讯社为核心,包括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队报队刊等校园媒介以及卡酷少儿频道、北京文艺广播、北京少年报等社会媒体共同参与的,对少先队员进行正面信息传播的媒体平台。通过举办红领巾传媒大赛、开展队报的赠阅,加强各种媒体资源的整合,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正确了解社会、认知社会。

  (六)以各类仪式教育为载体,强化少年儿童爱国情感和组织归属感

  仪式教育对少年儿童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一直以来,对少年儿童开展仪式教育是少先队组织的重要方法,每日“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礼”仪式、入队仪式等都对少年儿童产生了很强的教育效果。市少工委还将研究仪式教育的规范化,通过仪式教育对少先队员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确保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实现预期教育效果。

  (七)举办红领巾户外训练营,对少年儿童进行实践教育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少年儿童体育锻炼时间少,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的问题,市少工委切实加强课外、校外和户外教育。结合少先队活动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出了红领巾户外训练营,通过学校组织或者社会报名的方式组织少年儿童参与,帮助少年儿童在户外训练中增强意志品质,接受教育。

  (八)利用六一和队庆日等契机,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

  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的契机,利用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开展更多有意义有意思的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方法。每年六一儿童节,团市委都会代表市政府筹备举办全市性的主题庆祝活动,并部署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各区县各学校会结合市级要求组织开展少先队入队仪式等活动。每年“10·13”少先队建队日,市少工委都会举办和在全市部署“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主题明确、参与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去年以来市少工委在“六一”依托社区青年汇举办“社区里的游园会”,高度契合了调研中显示的小学生的社区交往的城市特征,吸引了很多的少年儿童和家长的参与,发挥了活动的普遍性的教育效果。

  (九)加强少先队学科建设,推动少先队专业化发展

  少先队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少先队工作力量。为此,市少工委在首师大设立“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学术性学位研究生,在本科阶段设立少先队辅导员兼教方向,从在职辅导员中开展教育硕士招生,每年培养一定数量的少先队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设立少先队辅导员职称体系,为少先队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十)加强少先队工作学会建设,大力推动科研兴队

  少先队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决定着少先队工作的质量。市少先队工作学会着眼于推动少先队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创新,吸纳少先队工作的老专家、有着丰富少先队工作经验的校长和大队辅导员加入学会。发挥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汇聚各方面的力量,每年组织开展少先队调研、论文和案例等科研成果征集评选、少先队研究、少先队队刊的编辑出版等工作,形成一批关于少先队工作的科研理论成果。

作者: 编辑: 潘语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