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件库 > 2006 > 少先队要讯 > 正文

  编者按:据有关方面2005年统计,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有近1000万。这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特殊群体,也是当前农村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对象。安徽团省委、省少工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2005年,安徽省肥东县六家畈镇养正中心学校少先队员谭海美作为“留守儿童”的优秀代表当选第十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她组织少先队员成立“留守小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此为契机,肥东团县委、县少工委认真总结,深入调研,在全县近100所学校进行试点,抓住组建“留守小队”、选聘志愿辅导员和立足“留守小队”开展体验活动三个环节,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团结、教育和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肥东少先队“留守小队”建设的实践,是进一步服务农村“留守儿童”、活跃农村少先队基层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探索。这种探索还是非常初步的,最终的成败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真正落实“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要求;能不能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能不能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切实尊重少年儿童在“留守小队”中的主体地位;能不能以服务桑梓、回报家乡而不以短期“政绩”的追求为目的,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寄厚望于肥东少先队,寄厚望于安徽少先队。 

  安徽省肥东县探索加强农村少先队“留守小队”建设

  肥东县是安徽省的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全县已有“留守儿童”37500人,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部分乡镇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甚至70%。“留守儿童”往往亲情缺失、家教缺位,针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肥东团县委、县少工委切实加强留守小队建设,在全县36个乡镇100多所学校进行试点,建立了1000多个校外留守儿童小队,引导“留守儿童”在少先队集体中互帮互学,体验真情,共同快乐成长。

  一是调查摸底,组建少先队校外“留守小队”。团县委、县少工委联合教育部门,深入乡镇、学校摸底调查,认真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成长需求,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在此基础上,本着就近就便、易于活动的原则,由学校少先队大队以自然村或社区为单位,将居住较为集中的6—14周岁的留守队员组织编队,建立少先队校外“留守小队”。每个“留守小队”由5—10名队员组成,队员们民主选举小队长,自己命名队名,自主开展活动。从而,通过留守小队把“留守儿童”有效地组织起来,让少年儿童在其中学习自理自立,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在少先队组织中一起成长进步。

  二是为每个留守小队聘请1名少先队辅导员或志愿辅导员。学校少先队大队通过聘请队员所在学校的中队辅导员,或从自然村(社区)的“五老”人员和优秀党团员、青年志愿者中选聘志愿辅导员等途径,为每个“留守小队”聘请了1名辅导员或志愿辅导员,并对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进行了必要的岗前培训。辅导员或志愿辅导员指导“留守小队”自主开展活动,建立《留守小队队员成长记录簿》和《留守小队活动记录簿》,记录每位队员的成长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家长沟通、反馈情况。

  三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留守小队”活动。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留守小队”的队员们自主设计开展了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每周打一个亲情电话、写一篇周记、读一本好书,每月寄一封家信、与辅导员进行一次谈心等“五个一”活动,以及雏鹰行动、假日小队、假日学校和“手拉手”等活动。各级团队组织还举办了“留守儿童”夏令营、“两地书·母子情”书信比赛等活动,组织团队干部、辅导员和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小队”的队员们结对帮教,及时把党的关怀和团队组织的温暖送到“留守儿童”身边。

  据安徽团省委、省少工委提供的材料,目前安徽全省近5000万农村人口中有外出务工者近1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约250—300万,占农村在校生总数的40—50%。2005年以来,安徽团省委、省少工委广泛开展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深入开展“留守儿童”情况调研,逐级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指导开展“留守小队”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宣传自强不息的“留守儿童”典型,并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到了对基层团队组织的年度考核体系,努力探索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机制。

  报:团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

  送:全国少工委委员,团中央机关各部部长,省级团委分管书记,各有关单位,中央主要新闻单位

  发:省级、副省级城市少工委

    (共印100份)

  

  

作者: 编辑: 潘语涵
1 共1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