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科研 > 正文

浅谈低年级少先队活动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整合

2017-04-25 16:58:07 来源:

浅谈低年级少先队活动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整合

共青团湖北省委少年部 徐明峡

 

  摘 要:低年级少先队活动与品德与生活都属于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类课程,对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课程领域、课程评价、开放程度、组织形式上。一线教育工作者要从准确把握各自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特色、探索课程资源开发、研读文本等方面加强整合,能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

 

  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小学德育面临着诸多新困难、新挑战。特别是新课改以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课程,让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认可这些课程的价值的同时,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如在小学低年级,就要同时面对少先队活动与品德与生活两门课,而且大多数学校都是由班主任兼任中队辅导员来实施的。如何准确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切实有效上好这两门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

  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纲要(试行)》中指出的“小学课程应该以综合课程为主,密切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的精神,同时为了提高学校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而面向小学低年级(1-2年级)儿童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文件安排开设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少先队活动课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其中,小学1-2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在《关于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通知》中又予以进一步明确。

  一、共同点与差异点

  品德与生活与少先队活动同为国家规定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的活动课程,且都必须每周安排1-2课时,教育对象也都是一二年级少年儿童。两者的共同点很多:都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举措,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组织部分。

  (一)两者的课程领域稍有不同

  品德与生活课是原有思想品德、自然、劳动技术等课程高度整合而产生的,兼具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的等多重价值。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三条主线。要求儿童“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其领域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少先队活动则主要是组织教育、道德养成、政治启蒙、成长取向。不难看出,少先队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少先队活动侧重于儿童的思想以及组织意识的形成。这是少先队本质属性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二)两者的开放程度有差别

  品德与生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强调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也就是在活动中构建目标,以及灵活修正目标。但是实际教学中都是按照既有的教材,按照统一的进度,在教师的主导下按部就班进行,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内容都是遵循教材,有相对明确、固定内容,实际开放程度较低。

  少先队活动则是按照《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每学年按照组织生活、主题活动组织活动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国内外大事、社会关注热点等予以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三)两者的组织形式不一样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主阵地依然是在教室课堂,主要形式依然是教师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处于主导者的地位,行使“指挥官”的角色。需要教师备课,一般来说,学生无法参与课程的准备、计划。

  少先队活动则是注重少先队组织形式,一般以中队(班级)为单位举行。教师在少先队的角色是辅导员,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教师处于“朋友”的地位,突出强调为儿童提供帮助,指导。追求的少年儿童的自主性——“自己的活动自己搞”。

  (四)两者的评价方式不一样

  品德与生活评价方式还是采取与学科课程类似的统一标准的甄别式评价,评价手段一般沿袭思想品德课等学科课程的评价办法,即采取期末考试、行为观察、师生评议等方法。在学生学业档案以及素质报告册上呈现的是分数或者等级。

  少先队活动的评价则是结合雏鹰争章活动的开展,由学生本人、同伴、老师、家长等参与,评价更多开放和多元。以“奖章”的形式来评价。

  (五)课程价值取向不一样

  品德与生活更注意国民性培养。情感与态度方面,主要是: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在行为与习惯方面,主要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行为习惯,乐于参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尤其是在知识与技能以及过程与方法有明确具体的安排。

  少先队活动则主要以理想信念为根本,以“五爱”教育为基础,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培养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培养少年儿童严和实的品德,团结、教育、带领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接受组织教育,感知组织吸引力,激发儿童的对少先队的热爱和向往,促进儿童信仰的萌芽。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出现在小学低年级课表中并存的“品德与生活”与“少先队活动”既有很大区别,又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两门课程都是面向6-8岁儿童,他们进校时间都不长,对小学校园、小学生活还未完全适应。他们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够,活动场所依然是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主。他们的社会交往、接触最多的也是学校师生和家长。信息接触渠道依然是来源于校园师生、家庭以及公众传媒、交往手段也比较单一。

  二、整合两门课程的具体措施

  德育工作者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妨从时间、人员、内容三方面准确把握课程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整合措施,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紧扣特色,在时间上做好结合

  两门课程定位不一样,各有特色。每周一共有2-3课时.因此,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课程指导纲要,根据两门课程的特点,合理调整活动主题的顺序。将一些相关的内容尽可能安排在集中的一个月甚至一周,将每周2-3课时打通使用,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能有效提高活动的效率。如开学初两门课都需要培养学生对校园、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主题的活动安排在进校第一个月举行。在第一周首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熟悉一些功能教室、生物园地、少先队大队室、红领巾广播站等。既是少先队活动规定到的内容,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如果能统筹设计好,将2-3节课可以打通,一节品德与生活课在教室内介绍上述阵地的图片、功能,一节用少先队活动的时间,以少先队组织形式参观校园,将在少先队队室作为重点参观内容,精心准备,这样就能两者兼顾,重难点突破。既达到品德与生活教育目标,又使少先队队前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润物于无声处。

  第二:开发课程资源,在人员上争取配合

  当今课程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争取家长以及校外人士的支持,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品德与生活和少先队活动的课程开放性更加明显。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好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教师可以统一聘请家长和社区相关人士担任中队志愿辅导员,按照少先队的仪式颁发聘书,请他们在活动场地、专业咨询、安全保障、技术支撑等方面予以支持。例如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即低年级儿童具体、真实的生活经验,因自发兴趣而形成的生活经验,儿童多样化的生活经验,而儿童生活经验很明显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和关注。而按照少先队组织的要求,中队(班级)必须要有志愿辅导员,平时活动也可以聘请相关人士作为校外辅导员参与。将少先队组织建设中的志愿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家长学校中邀请家长等社区群众人士参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少先队组织建设、又使校外人士更加配合学校工作,参与、支持学校教育活动的意愿和积极性得到巩固和提高。

  第三:研读文本,在内容上争取融合

  两门课程在内容上有不少是一致的。他们在各自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纲要中不难发现。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中有鼓励同伴互动,促进同伴学习,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帮助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发现同伴的长处,获得合作、协商、对话、分享、尊重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开民主生活会的要求,举行“说优点、讲不足,手拉手、同进步”主题队会。再如《队章》中有“我们的作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内容,品德与生活课也有相关的内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班主任兼中队辅导员,同一个施教者,分别按照上级教研部门和少工委要求,用不同身份,让儿童参与同样教育内容的活动,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鉴于目前还缺乏规范、科学、统一协调的机制的情况下,基层中队辅导员教师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辅导员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候,将两者可以适当统筹。例如将品德与生活中的类似的活动内容安排在学期末,与少先队举行民主生活会、期末六一的评比标准结合起来进行,既能丰富活动形式、又可以保证活动效果。将两者达到和谐统一。

  对于小学低年级德育工作者、特别是低年级班主任、低年级中队辅导员来说,少先队活动和品德与生活的是新课改以来的两门全新的国家活动类课程,其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研究专家和少工委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切实加强团教协作。同时,广大辅导员老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精神,组织好这两门课程的教育,弹好钢琴,让儿童开心参与、快乐学习,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 编辑: 潘语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