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闻联播 > 正文

以少先队为依托创新小学思政教育

2019-04-12 10:15:4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是在与社会环境互动中逐步发展和建构的,离开具体的生活场景抽象地谈论政治无异于缘木求鱼。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实际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出现空洞讲授文本,或是简单灌输政治知识、国家观念、行为规范,忽视复杂多元的社会情境,脱离学生生活场景等现象,就会让思政教育缺乏亲和力、生动感和针对性。这样的教育,会让小学生觉得离自己“高”“远”“无趣”,很难被打动,更难入脑入心,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组织,是学生认识党、认识民族和国家、认识中国革命历史、认识社会的开始。作为校园内的红色组织,对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因此,少先队在发挥思政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学校以少先队为依托,探索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自己的组织活动相结合,通过主题活动设计、师生共同参与、家校社区互动等方式,整合学科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小学生的思政教育办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触动心灵。

  创新德育课程——

  在“知、情、意、行”中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小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创新不应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要春风化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变“说教”为“引导”,要结合孩子兴趣和年龄特点,积极创新学校少先队德育课程,通过启发学生积极的内心情感体验,来增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首先从少先队活动礼仪规范抓起,开设少先队礼仪学堂,内容包括“小学生为什么要加入光荣的队组织”“怎样佩戴红领巾”“为什么要保护红领巾的整洁”“队礼为什么要高高举过头顶”“敬队礼时为什么要有标准的动作”“为什么要有严整的队容”“队员为什么要维护少先队的荣誉”等,让学生在一系列“低、小、细、实”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操作中,不仅逐步养成个人服从组织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思想内涵,体悟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从而帮助学生从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认真落实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具体行动中。

  其次,学校深度挖掘少先队发展史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从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主义儿童团,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1946—1949年建立的少年先锋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建立的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先队作为党的“预备队”,与“先锋队”“突击队”有着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所以学校从《队章》中“我们的队名”“我们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我们队的目的”“我们的入队誓词”“我们的呼号”等方面着手,通过开展讲述英雄故事、走访英模家庭、传颂英模事迹、祭扫烈士陵园等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活动,启蒙养正,培养学生对党的朴素情感,并把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坚定的政治态度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具有伟大志向、中国精神、民族气节的新一代。

  强化活动实践性——

  将抽象的思政内容还原为学生生活体验

  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是少先队最为鲜明的特性。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在队组织中实践参与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少先队活动的丰富性、实践性、生活化,这是当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

  以学校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一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少代会”)为例,从“少代会是什么”“为什么要召开少代会”“怎么召开少代会”的知识建构,到“如何选代表”“代表如何履职”,再到小代表们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队员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用书面形式提交大会讨论等整个过程,学校构建了以“我是主人”为主题的活动课程体系,唤醒每一名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不仅要成为自身成长的主人,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更要成为时代发展的主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人。

  学校以倒计时30天的方式每天展示和推进少代会的筹备过程,更是调动了每一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小耳朵听民声”“小眼睛看校园”“小嘴巴讲文化”等,尤其是通过“小小手写提案”全校共征集817份提案,充分增强了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而小代表们也以高度负责、认真履职的态度和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少先队组织、对红领巾的尊重与热爱。

  在这样一种集民主化、具体化、生活化及丰富性、整合性、生成性为一体的具体实践中,彰显出小小少先队员们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与社会责任感。正是这样强化活动实践性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才具有灵性、动感和吸引力。

  开发活动资源——

  构建“合力育人”的思政教育环境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学校结合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小脚丫行万里路”研学课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近大自然。

  学校将研学课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回归生活世界、注重综合学习、关注知行合一,重点设计了围绕探究、体验、服务三个方面的研学课程,有计划、分阶段、设主题、分模块地整体推进。考察探究型研学课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及大自然去观察、去发现、去研究;社会服务型研学课程是让学生走进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去实际奉献自己的爱心;而参观体验型研学课程则是让学生走进工厂、军营等感受祖国的发展、家乡的变化。

  同时,学校也给予学生自主空间,引导他们自主选定主题、自主参与活动策划、自主组织管理。比如,在二年级学生自主开展的“小脚丫·爱家乡”研学活动中,学生们走进中科院稀土研发中心,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家乡资源;走进博物馆、探访图书馆、走进乔家金街、听革命老前辈讲故事,展望历史卷轴,感受包头魅力;走进美食店铺,从美食的生产加工制作与美食相关知识等方面,深入、全面地了解、感悟家乡的美食文化;走进蒙古族学校、赛罕塔拉公园,感受家乡服饰之美……学校充分让学生在“行走的社会大课堂”的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以少先队为单位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不仅实现了教师、课程、活动等德育资源的大整合,也很好地实现了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资源的融合贯通。以少先队活动为小学生思政教育的支点,学校已逐步建立起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德育体系,撬起了育人新天地。

 

 

作者: 编辑: 少年部

相关推荐

640.web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