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媒精品 > 正文

中国中学生报:课外培训,社会需要理性

2017-08-01 09:23:20 来源: 中国中学生报

  中考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针对中考学生的补习大战犹在眼前。其实,教育最应该理性,可如今,有些行为虽说是“愿打愿挨”,但确实让人感觉有些出格了。

  5月21日,周六。童童妈妈带着上小学五年级的童童去课外班补课回来,在家门口遇到了阳阳的妈妈。两位妈妈有了一段对话:

  “你家阳阳该中考冲刺了,再使使劲,上个名校。”

  “这一阵孩子都蔫了,太累。瞧你们家童童,还过着好日子呢。”

  “哪有好日子?从三年级就上数学班了,这次又给他报了英语班,这不刚回来。”

  “阳阳该冲刺了,现在有冲刺班,正犹豫报不报。这关键时候,孩子他爸还总出差,说今天回来,得和他商量商量,报个班好几万呢。”

  ……

  童童和阳阳是邻居,住在一个北京西城一个部委老旧小区里。他们的爸爸在一个单位,两家经常往来。阳阳就读于一所非重点但还不错的学校,阳阳家长认为孩子没上奥数班,是他没能进入名校的主要原因。看到童童去补习,阳阳妈更后悔自己当初听了孩子的,没让他上奥数班,导致他没能进名校,所以到现在得花费几万块钱去“中考冲刺”。童童家长以阳阳为前车之鉴,尽管童童不情愿,他们还是让他上了数学补习班。童童调侃说,妈妈这样做是为了让他20年后得到快乐。

  其实,阳阳妈也用不着后悔,因为不少上了重点校的初三学生也要去上“冲刺班”。

  随着中考日益临近,不少初三学生的家长被中考“冲刺”广告弄得精神紧张。小昭在一所区级示范校上学,成绩居上游,本来家长很淡定,但听孩子说班上已有不少人报名冲刺班了,妈妈有些慌。小昭爸爸也在中学教书,他明白,离中考也就一个多月时间了,突击补课并不适合小昭,而且弄不好还会给孩子增加更大的压力,毕竟要好几万呢,孩子能没压力?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但“冲刺”广告上说的“押题命中率95%以上”吸引了小昭妈妈,她还是给小昭报了名。

  北京青年报报道说,西城区一位初三老师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反映,班里不少学生都报名了以“中考冲刺”为名义的课外辅导班。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情况在北京各区的初三毕业班中较为普遍,甚至在有的毕业班里,八成学生都要参加不同程度的课外辅导。普通级别的中考课外班费用要一万多,而有些“一对一辅导”“中考冲刺班”课程的费用竟超过10万元。

  其实,“中考冲刺班”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有愈演愈烈之势,收费也越来越高。面对如此情景,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家长要理性。家长要细致客观分析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短促突击只能适应一部分学生,对多数人来说,提高成绩需要长期积累,逼学生进行爆发式冲刺,很可能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考试发挥失常。

  另外,有关部门是否也要出手,看看诸多课外冲刺班是否有资质、有合法经营权?他们的教学效果怎样?现在很多冲刺班都是托管形式,学生不去学校上课,而是到这种吃住学一体的机构里学习。这种形式破坏了学校的正常运行,有关部门能否在资质审批环节把关再严一些?

  现在,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已经把目光盯在初二学生身上,让学生提前进入冲刺状态,从而进一步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这种无序状态,人为加剧了竞争,倒霉的还是孩子。

  从参加补习班的5年级学生童童,到徘徊于中考冲刺班门前的初三学生阳阳,只要涉及到基础教育,满眼都是疯狂,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化已经让人忍无可忍了。

  对此,真该理性了,不仅仅是家长,还应该包括整个社会。

作者: 编辑: 木各

相关推荐